
[dry season] 在一定的氣候型中,該區一年中重複發生一個月或幾個月雨量最少的時期
旱季是氣候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一年中降水量顯著減少的時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旱季指在特定氣候類型下,某地區每年重複出現一個月或數月降水量極少的時期。其反義詞為雨季,兩者共同構成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季節性氣候特征。
氣候特征
• 降水量:最幹旱月份的降水量通常低于60毫米
• 持續時間:不同地區差異較大,例如印度加爾各答旱季長達6個月(11月-次年4月),降水量僅占全年9%
• 溫度:常伴隨高溫天氣,加劇幹旱效應
地理分布
主要出現在熱帶草原氣候區,包括:
字義分解
• 旱:指降水不足(如旱災),也引申為與水無關的事物(如旱傘)
• 季:既指四季劃分,也特指某個時期(如雨季、明末稱"季世")
實際影響
典型表現為農作物需人工灌溉(如小麥苗期需"跑馬水"灌溉),部分地區甚至需要通過傳統儀式求雨。這種氣候特征深刻影響着農業規劃和水資源管理。
例句參考
"在幹旱季節,部落常請巫師祈雨"()
"旱季的河床幹涸,需要沉靜如它般學會寬容"()
旱季是指氣候幹燥,降水量極少的時期。旱季在農業中對作物生長和人類生活産生重大影響。
旱季的拆分部首是日和幹,它的部首是日,筆畫數是7。
旱季一詞源自于古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一書中,《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是一本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于1865年創作的童話小說。
旱季的繁體字為「旱季」。
旱季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旱季」。
1. 這個地區的旱季通常從十一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來年的三月份。
2. 旱季來臨,農民們必須小心管理水源,以确保作物的生長。
1. 旱地:指無法有效灌溉或缺乏自然降水的幹旱土地。
2. 旱情:指氣候幹燥、缺乏降水的情況。
3. 旱才:指擅長在幹旱環境中生存和工作的人。
1. 旱澇:旱季和澇季是互為反義詞,旱季和澇季相對應。
2. 幹旱:同樣指氣候幹燥,缺乏降水的情況。
1. 雨季:與旱季相對,雨季指氣候濕潤,降水量較大的時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