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風破膽的意思、聞風破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風破膽的解釋

聽到一點風聲就吓破了膽。形容對某種力量的極度惶恐。 唐 李德裕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緻虜之術;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後多作“聞風喪膽”。 秦牧 《長河浪花集·獻上一個花環》:“講到外國侵略者聽到他的名字怎樣聞風喪膽。”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一章:“打得敵人聞風喪膽,棄屍累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聞風破膽”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聽到一點風聲就吓破了膽,形容對某種力量或威脅極度恐懼。核心在于強調心理上的強烈畏懼反應。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出處:唐代李德裕《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鹘使制》中記載:“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
  2. 後世演變:宋代以後逐漸被“聞風喪膽”替代,兩者含義相近,但後者使用更廣泛。

三、用法與場景

四、近義詞與對比

五、例句參考

  1. 明代徐元《八義記》:“邊境聞我驚破膽。”
  2. 現代用法:“他的威名讓對手聞風破膽。”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見、6、7)。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聞風破膽》的意思

《聞風破膽》是一個成語,指的是聽到某人的名聲或傳聞就感到非常恐懼,驚恐萬分,毫不敢頂撞或抵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聞風破膽》這個成語的拆分為:“聞”(火)+ “風”(風)+ “破”(石)+ “膽”(月)。

其中,“聞”部一共2畫, “風”部4畫, “破”部7畫, “膽”部9畫。

來源和繁體

《聞風破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和傳說。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南朝宋蔣傳文的《世說新語·言語》中。在宋代琵琶行的民間故事中,一個盜匪聽說了嶽飛的大名後,即使沒有親眼見到他,也感到惶恐不安,最終在見到嶽飛時主動歸順,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在繁體中,成語的構成和書寫方式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成語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在繁體字中,成語的構成和字形可能有所變動,但意思和用法保持一緻。

例句

他是一個聲名顯赫的武術家,在江湖上一出現就讓人聞風破膽。

組詞

聞名、破裂、膽大心細

近義詞

聞風喪膽、聞風喪膽

反義詞

堅定不移、勇敢無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