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死的意思、三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死的解釋

(1).三種死罪。《左傳·哀公十五年》:“三死無與。” 杜預 注:“三死,死罪三。”

(2).指非命而緻死的三種原因。 漢 劉向 《說苑·雜言》:“人有三死,而非命也,人自取之。夫寝處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少以犯衆,弱以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死”一詞在古籍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如下:

一、三種死罪

源自《左傳·哀公十五年》記載的“三死無與”,杜預注解為“三死,死罪三”。這裡的“三死”指三種應判死刑的罪行,但原文未明确具體罪名,需結合上下文理解當時的法律背景。

二、非正常死亡的三種原因

漢代劉向《說苑·雜言》提出:“人有三死,而非命也,人自取之”,具體包括:

  1. 疾病緻死:生活不規律,如“寝處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
  2. 刑罰緻死:行為觸犯上位者,如“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
  3. 戰争緻死:不自量力的沖突,如“少以犯衆,弱以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古代漢語專有概念,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多見于文獻研究或曆史文本分析。兩種釋義分别來自春秋時期法律術語(《左傳》)和漢代哲學思想(《說苑》),體現了不同時代對“死亡”的歸因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死》的意思

《三死》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含義是指一生經曆了三次死亡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三 + 死

部首:歹(dǎi)

筆畫:三(3畫),死(4畫)

來源和繁體

《三死》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來源可能與先秦時期的一些宗教或哲學觀念相關。繁體字為「三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三死」一詞的古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主要部分仍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在一生中已經經曆了三次死亡,但每次都奇迹般地活了下來。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三死之人的抗争與成長。

組詞

三喪(sān sàng)、三散(sān sàn)、三傷(sān shāng)

近義詞

衍生詞:三度重生、三憾重啟

反義詞

無相關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