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icial document] 政府機關或官員處理公務往來的文件
下了一紙公文
(1).處理或聯繫公務的文件。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一》:“苞苴盈於門庭,聘問交於道路,書記繁於公文,私務衆於官事。”《三國志·魏志·趙俨傳》:“輒白 曹公 ,公文下郡,綿絹悉以還民。”《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徑來 湖南 潭州府 ,下了公文,同來尋 崔寧 和 秀秀 。”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内高聲禀介﹞ 湖廣 宣撫使衙門,有公文投進。” 柳青 《銅牆鐵壁》第六章:“‘昨黑夜堡裡來了公文。’ 二木匠 站在坡上說。”
(2).複姓。 春秋 時有 公文氏 。見《左傳·哀公十四年》。
公文是法定機關或組織在公務活動中形成的具有規範體式和法定效力的書面材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公文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在處理公務時使用的正式文書"(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
從結構要素看,國務院《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規定公文包含版頭、主體、版記三部分,需具備發文機關标志、發文字號、标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印章、成文日期等要素(來源:國務院辦公廳《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按性質劃分,公文主要包含15種法定文種:決議、決定、命令(令)、公報、公告、通告、意見、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複、議案、函、紀要(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GB/T 9704-2012《黨政機關公文格式》)。
格式規範方面,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多部門發布的《黨政機關公文格式》明确規定了公文用紙采用A4型(210mm×297mm),正文使用三號仿宋體,标題為二號小标宋體,每面排22行,每行28個字(來源: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公文格式标準)。
公文的法律效力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和《電子簽名法》,其中明确經法定程式制作的電子公文與紙質公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文件)。現代政務實踐中,電子公文已通過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來源:中國政府網政務服務平台建設規範)。
公文是法定機關或組織在公務活動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範格式的文書工具,其内涵可從以下四方面詳細闡釋:
公文全稱公務文書,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行使職權、處理公務時,按照法定程式制作的書面文件。它區别于私人文書的核心特征在于:必須反映和處理公共事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工具。
按功能可分為: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10個權威來源,完整定義可參考《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矮笃笃矮胖别拗不殺琛賨詞律翠鳥道像凍原反诘反宇甘蟲感戴莫名甘芳幹旌跟伴觏痻鼓吻弄舌黑青後台活剝佳眷澗沚軍尉巨掌口象連補柳岸劉桢栗薪茅搜昧心懵蔽悶絕募役攀欄跑紅璞石撲朔迷離清嗓清暇偌大三檐四馬社會福利輋民始馬水産司香胎死腹中天緣奇遇退歸土坡,土坡兒枉橫威風祥麟危覆微杳溫慰五酘吳娥蠍子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