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 漢 劉向 《說苑·權謀》,有人見鄰人煙囪直立且旁有積薪,勸其改為彎曲煙囪并移走積薪;鄰人不從,後果失火。後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桂蠹必除,人邪必翦,枉突徙薪,何勞多力。”
“枉突徙薪”為常見書寫訛誤,正确成語應為“曲突徙薪”。該成語出自《漢書·霍光傳》,其核心含義是強調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以下為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釋義:
一、出處溯源 源自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二、本義解析
三、引申含義
四、語法特征 作謂語、定語使用,常見于谏言語境。現代多用于安全生産、金融風險等領域,如:“防汛工程乃曲突徙薪之舉,不可怠慢”(《人民日報》語料庫)
五、典故演變 唐代顔師古注《漢書》時特别強調“曲突”與“徙薪”的遞進關系,清代王先謙《漢書補注》進一步闡釋其管理學價值,現代《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将其列為A級預警型成語。
“枉突徙薪”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該成語出自漢代劉向的《說苑·權謀》。故事講述有人見鄰居家煙囪(“突”)直立且旁邊堆有柴薪(“薪”),便建議将煙囪改為彎曲(“枉突”)并移走柴薪(“徙薪”),但鄰居未聽從,最終導緻失火。後人以此典故比喻防患于未然。
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需類似表達,可優先選擇“未雨綢缪”“防微杜漸”等更通用的成語。
骜傑百二關河本色鼻牛兒伯氏不矜不伐塵粃觸殃單然梵策福德星君伏襲拂雲堆根缽子溝道購私花緑頭歡聲回遝活落講石箭書寄附靜緑磕頟窺拟困蹴良猷厲操另眼看戲靈音劉勰漏盡毛毛匠母氣木妖南北朝體難乎其難牌位潛寂切切私語且字秋貢冗濫容載扇枕溫被善治守刺水正跳下黃河洗不清通律推天搶地窊坎未風先雨無可比拟陷裂先前小爐兒匠校長卸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