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秋貢的意思、秋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秋貢的解釋

(1).秋季進貢。 唐 皮日休 《惜義鳥》:“ 商 人每秋貢,所貴復如何?”

(2). 唐 宋 時州府向朝廷薦舉會試人員的選拔考試。因于秋季舉行,故稱。 唐 喻凫 《送友人下第歸甯》詩:“旋應赴秋貢,詎得久承歡。”《宋史·選舉志二》:“舊制,秋貢春試,皆置别頭場,以待舉人之避親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秋貢”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古代制度與季節屬性兩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制度背景

“秋貢”最初指中國古代地方政權在秋季向中央朝廷進獻貢品的制度,源于《周禮》記載的“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其中包含按季節劃分的貢賦類别。唐代起,“秋貢”衍生出科舉制度含義,即各州縣在秋季選拔人才送至京城參加省試,如《新唐書·選舉志》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尚書省;舉選不繇館、學者,謂之鄉貢,皆懷牒自列于州縣。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叙長少焉”,其中選拔流程多集中于秋季籌備。

二、具體表現形式

  1. 物質貢賦:包括糧食、絲帛、珍稀物産等,如《宋史·食貨志》提及“江淮漕米,歲以春秋二貢”;
  2. 人才選拔:唐代科舉中,“秋貢”與“春試”形成配套體系,地方秋日薦舉考生,次年春赴京應試,白居易《送王處士》中“秋貢準拟上京華”即描述此制;
  3. 禮儀象征:部分朝代将秋貢納入祭祀體系,如清代《禮部則例》規定“秋貢新谷以薦太廟”。

三、詞義演變

明清時期,隨着科舉制度固化,“秋貢”逐漸被“鄉試”“會試”等術語替代,但其作為季節性制度術語仍見于方志文獻。現代漢語中,“秋貢”多用于曆史研究,指代古代秋季的貢賦或科舉活動。

網絡擴展解釋

“秋貢”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秋季進貢
    指古代地方在秋季向朝廷進獻貢品,屬于季節性納貢制度。例如唐代詩人皮日休在《惜義鳥》中提及“商人每秋貢”,反映了這一傳統。

  2. 唐宋時期的科舉選拔考試
    特指州府在秋季向朝廷薦舉會試人才的選拔考試。唐代喻凫《送友人下第歸甯》詩雲“旋應赴秋貢”,《宋史·選舉志》也記載“秋貢春試”的考試制度。


二、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制度細節,可參考《宋史·選舉志》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铎倍摘赤栜輴輴趣襲達濟道茀等籍遞馬二分點繁音風領焚裘佛燈高卧垢累挂戀庋間果骝紅糁黃衫義士環尹胡越之禍計出萬全軍要昆火爛蔚獵渭零支利惹名牽理虛倫侪禡牙齧雪弄筆耦犂攀延抛歌批搗栖誠期間塙覈日日夜夜絁布首戶收胔訴理台詞湯刑貼改體上同年生退讓襪子蚊母木午梵涎臉險賊熙光錫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