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氏的意思、伯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氏的解釋

(1).長兄。《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高亨 注:“伯氏,大哥。” 唐 韓愈 《複志賦》:“常歲行之未復兮,從伯氏以南遷。”

(2).長子。《國語·晉語一》:“伯氏不出, 奚齊 在廟,子盍圖乎!” 韋昭 注:“伯氏為 申生 。伯氏,猶言長子也。”

(3).伯父。《左傳·昭公十五年》:“王曰:‘伯氏,諸侯皆有以鎮撫王室, 晉 獨無有,何也?’……叔父 唐叔 , 成王 之母弟也。” 楊伯峻 注:“ 周王 于諸侯,同姓者,無論行輩,俱稱伯父或叔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伯氏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與宗族關系和尊稱相關。據《漢語大詞典》記載,“伯”在古漢語中既指兄弟排行中的長兄(伯、仲、叔、季),也指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公侯伯子男)。而“氏”原指姓氏或宗族分支,二者組合後形成以下主要釋義:

  1. 宗族尊稱

    在周代宗法制度中,“伯氏”特指同宗族中的嫡長子或族長,承擔祭祀和家族管理職責。《禮記·曲禮》鄭玄注中提及“伯氏主祭”,印證了這一用法。

  2. 兄弟排行稱謂

    《爾雅·釋親》記載:“父之昆弟,先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引申為對同輩長兄的敬稱,《詩經·小雅·何人斯》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記載,此處伯氏即指兄長。

  3. 古代官職代稱

    漢代以後,“伯”作為爵位名,衍生出對地方長官的尊稱。《後漢書·百官志》載:“縣萬戶以上為令,不滿為長。侯國為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其中“伯氏”偶見于文獻代指縣官。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文獻和姓氏文化研究領域。學術研究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撰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等權威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伯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1.指長兄(大哥)

2.指長子

3.指伯父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伯”字的其他含義(如爵位、姓氏等),可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柏洞膀大腰圓闆學禀聖兵種鼻子不二價補助長曆鉏耨登儀狄道東壁餘光東扯西拽二袁方外友焚符破玺風行草偃扶竹貢祿喉痧混水摸魚活信簡而言之機見籍録驚慌九宇狂缪流視疠疫鵱鷜門長彌綸冥期冥契命世之才缪恩内柔外剛逆治蓬心千層底強顔歡笑鉛擿起酵骐骥困鹽車秦雪權數認供任實若敖上除申固施措適丁頌靈頑燥诿混五谏小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