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不伐的意思、不矜不伐的詳細解釋
不矜不伐的解釋
矜、伐:自誇自大。不自經為了不起,不為自己吹噓。形容謙遜。
詞語分解
- 不矜的解釋 不驕傲;不誇耀。《書·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 孔 傳:“自賢曰矜。”《後漢書·胡廣傳》:“不矜其能,不伐其勞。” 唐 韓愈 《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銘》:“秩秩而積,涵涵而停
- 不伐的解釋 不自誇耀。《易·繫辭上》:“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釋争》:“蓋善以不伐為大,賢以自矜為損。”《明史·常遇春傳贊》:“ 中山 持重有謀,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
網絡擴展解釋
“不矜不伐”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為人謙遜低調,既不驕傲自大,也不自我誇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出處
- 核心含義:指不因才能或功績而自滿,不主動炫耀自己,體現謙遜的美德。
- 出處: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争功。”(部分文獻如《禮記·表記》也有類似表述)。
二、字詞解析
- 矜(jīn):本義為驕傲、自大,如《論語》中“君子矜而不争”。
- 伐(fá):指誇耀功績,如《史記》中“自伐者無功”。
- 二字連用,強調“不因能力或成就而自滿或張揚”的雙重否定。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聯合式結構,可作謂語、定語、狀語。
- 示例:
- 曆史典故:春秋時期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卻謙遜自持。
- 現代用法:形容低調務實的人,如“他雖功績卓著,卻始終不矜不伐”。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虛懷若谷、不卑不亢。
- 反義詞: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五、文化内涵
這一成語體現了中華文化推崇的“謙德”,如《論語》中記載,孟之反在戰場上主動殿後卻謙稱“非敢後也,馬不進也”,正是“不伐”的典型。它強調以實力服人而非言語标榜,至今仍是為人處世的智慧準則。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可參考漢典、成語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矜不伐: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
《不矜不伐》是指一個人不自誇,不炫耀的品質。它由兩個成語組成,分别是“不矜”和“不伐”,這兩個成語均由多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不:部首一丨,筆畫一劃
- 矜:部首矛,筆畫五劃
- 伐:部首人,筆畫六劃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它強調了謙遜和謙虛的品質,提倡不誇誇其談、不自我吹噓的态度。
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在繁體中,「不矜不伐」的寫法是「不矜不伐」,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不矜不伐」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 他獲得了很多榮譽,但他依然保持不矜不伐的态度。
- 他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從不伐功自滿。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由「不矜不伐」組成的一些詞語:
- 不矜不伐之人 - 謙遜的人
- 不矜不伐之心 - 謙虛的态度
「不矜不伐」的近義詞主要有:
「不矜不伐」的反義詞主要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