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附的意思、寄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附的解釋

(1).猶寄贈。 唐 白居易 《元九以綠絲布白輕褣見寄》詩:“貧友遠勞君寄附,病妻親為我裁縫。”

(2).暫時附屬。《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於府治設教授一員,量給廩生六名,其寄附 太平府 者,悉歸本學,嗣後續增其祭祀廩餼之用,則地方可安,文教可興。”

(3).猶依附。 劉半農 《琴魂》:“你那時的歌聲真好啊!簡直是她的靈魂,和全世界的玫瑰花的香味,一起寄附在你的聲浪之中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附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兼具具體行為與抽象引申義:

一、核心釋義:寄居依附

  1. 字義分解

    “寄”本義為暫時托身(《說文解字》:“寄,托也”),引申為依附他處;“附”指歸依、附着(《玉篇》:“附,依也”)。二字組合強調暫時性依附于他人或他物的狀态。

    例證

    《三國志·魏書·管甯傳》載“避地遼東,寄附太守公孫度”,指管甯依托公孫度勢力暫居遼東。

  2. 社會學引申

    古代指無戶籍者依附豪強世家,形成“蔭戶”關系。此類依附者需向主家納貢服役,換取政治庇護與經濟存續。


二、特殊用法:財産托管制度

唐代出現“寄附鋪”,是早期金融保管機構的雛形:


三、現代語義弱化

當代漢語中,“寄附”的古義逐漸被“寄居”“依附”“托管”等詞替代,僅保留于: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訂本)
  2.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3. 《唐律疏議》(法律出版社點校本)
  4. 袁賓《宋語言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寄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寄贈
    指将物品或情感寄托、贈予他人。這是該詞最核心的含義,常見于古代詩文或書信往來中。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詩句“貧友遠勞君寄附,病妻親為我裁縫”,即表達友人遠道寄贈布匹的情誼。

二、擴展含義

  1. 暫時附屬
    在特定曆史或制度語境中,可表示某事物暫時歸屬于另一主體。如《明史》中提到的“寄附太平府者”,指某地區暫時附屬于太平府管轄。

  2. 依附、寄托
    抽象層面可指情感、靈魂等無形事物的依附。例如劉半農《琴魂》中“靈魂和玫瑰花的香味寄附在聲浪中”,形容歌聲承載了深刻的精神寄托。

三、字義拆分

四、使用建議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或曆史文本。日常表達“寄贈”時,可優先選用“贈送”“轉交”等更通俗的詞彙;若需強調精神層面的寄托,則“寄寓”“承載”更為自然。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字典釋義()及古籍詩文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安娜·卡列尼娜白艾白蒲百氏弼承辟言殘刖策簡昌時地德定理多米尼加聯邦翻新焚草楓叟烽驿鳳子龍孫芬香撫治感私固體鶴立鲎帆穢污穢質徼名角宿解維機構金旛克殄髡躶流淌滿心歡喜民綱溟島明廉暗察謬職蔢莎前書齊貝取道熱厥三班奉職上介沈烽靜柝生造十善水埶算應泝追淘瀉同班同學團小組五谷豐熟五侯第現疾説法消防車小幹仵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