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所有諸侯封國。後引申為天下,全國。《書·堯典》:“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詩·大雅·文王》:“儀刑 文王 ,萬邦作孚。” 鄭玄 箋:“儀法 文王 之事,則天下鹹信而順之。”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诏詩表》:“君臨萬邦,萬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賀雨》詩:“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明 張居正 《恭勵聖學詩》:“元後輔萬邦,綏猷良不易。” 劉師培 《古書疑義舉例補·虛數不可實指之例》:“古代邦國狹小, 虞 夏 之交,計有萬國,而後世遂有萬邦之語。”
(2).泛指衆多的國家。 郭沫若 《新華頌·毛6*澤6*東的旗幟迎風飄揚》:“我們反抗侵略,睦鄰萬邦,要保衛世界和平,必須有力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萬邦漢語 快速查詢。
“萬邦”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原義
指周代分封的所有諸侯國,後引申為天下或全國。例如《尚書·堯典》記載“協和萬邦”,強調通過治理使各諸侯國和諧共處。
引申義
泛指衆多國家或國際範圍,常用于描述廣泛的地域或國際關系,如郭沫若詩句“睦鄰萬邦”即表達與各國友好往來。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尚書》《詩經》等古籍,或現代文獻中對傳統文化概念的闡釋。
《萬邦》一詞可以指代全世界的國家或民族。
《萬邦》一詞由“言”和“方”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有5和9個筆畫。
《萬邦》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多在文獻中用以形容很多的國家或民族。
《萬邦》的繁體字為「萬邦」。
古時候,《萬邦》的漢字寫法多為「萬邦」。
1. 《萬邦》齊聚在這個會議上,讨論和平與發展的問題。
2. 他是一個善于交際的領袖,可以與《萬邦》建立良好的關系。
萬國、萬民、萬族、萬種
萬國、百邦、各國、各民族、各族群
孤立、孤獨、閉關、封閉、獨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