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耐官的意思、耐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耐官的解釋

《宋史·向敏中傳》:“﹝ 敏中 ﹞進右僕射兼門下侍郎,監修國史。是日,翰林學士 李宗諤 當對,帝曰:‘朕自即位,未嘗除僕射,今命 敏中 ,此殊命也, 敏中 應甚喜。’又曰:‘ 敏中 今日賀客必多,卿往觀之,勿言朕意也。’ 宗諤 既至, 敏中 謝客,門闌寂然……使人問庖中,今日有親賓飲宴否,亦無一人。明日,具以所見對。帝曰:‘ 向敏中 大耐官職!’”後謂不為寵辱所動,堪任要職為“耐官”。 明 李東陽 《次韻賀彭閣老先生》:“ 文靖 舊無旋馬地, 敏中 原有耐官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耐官”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字面理解為“忍受官員的不公平待遇”(、),即由“耐”(忍耐)和“官”(官員)組成,強調在官場中保持克制,不因不公待遇而動怒或報複。


二、詳細解釋與典故

核心含義:形容人能夠不為寵辱所動,具備堪任要職的定力。這一含義源自《宋史·向敏中傳》的典故(、、):

向敏中被任命為右仆射時,面對殊榮仍保持冷靜,既不張揚也不設宴慶祝。宋真宗得知後感歎:“向敏中大耐官職!”(意為向敏中極其勝任官職,不為榮辱所擾)。

引申意義:

  1. 官場修養:指官員在複雜環境中保持從容淡定的能力(、)。
  2. 現代應用:可引申為職場中面對得失時的寵辱不驚态度。

語言對比:


三、使用場景

場景類型 示例 參考來源
曆史評價 贊譽官員的穩重品格
現代職場 形容職業人的心理素質
文學引用 詩詞中表現人物性格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宋史·向敏中傳》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耐官

耐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耐”和“官”。下面我們來分别探讨它們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以及繁體。

耐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忍受、承受。它的拆分部首是耒(田字旁)和寸(寸字底)。耐的總筆畫數為8。

官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國家、政府機構中的行政管理人員。它的拆分部首是宀(宀字頭)和示(礻字旁)。官的總筆畫數為8。

據傳,耐官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著名的《說文解字》一書中。

對于耐官一詞的繁體寫法,一種常見的形式是「耐官」。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耐官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其基本意義和拆分部首并沒有太大差别。

例句

1. 他真是個耐官之才,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堅持下來。

2. 這位官員耐官力強,經受住了來自各方面的考驗。

組詞

1. 耐力:指人們在體力或精神上持久不斷的抵抗、忍耐的能力。

2. 官方:指政府部門或官府的相關事務。

近義詞

忍耐、承受、忍受、忍受力。

反義詞

急躁、不耐、無法忍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