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末的意思、肉末的詳細解釋
肉末的解釋
[ground meat] 碎末狀的肉
詞語分解
- 肉的解釋 肉 ò 人或動物體内紅色、柔軟的組織:肉體。肉類。肉食。肌肉。肉票(被盜匪擄去的人,盜匪借以向他的家屬勒索錢財)。肉身(佛教指肉體)。 果實中*********的部分:桂圓肉。冬瓜肉厚。 果實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
專業解析
肉末的詳細釋義
一、基礎語義解析
“肉末”是漢語複合名詞,由“肉”(指動物可食用的肌肉組織)與“末”(細小碎屑)構成,字面意為“經切碎或絞制後的細小肉粒”。其核心特征為:
- 形态:呈顆粒狀或碎屑狀,區别于整塊肉片、肉絲。
- 加工方式:需通過人工剁切、機械絞制等物理處理實現。
- 原料範圍:可泛指豬、牛、雞等常見食用肉的加工形态,無特定動物種類限制。
二、烹饪與文化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在飲食文化中,“肉末”兼具實用功能與風味價值:
- 功能性:因顆粒細小易熟,常作為高效食材用于快炒(如肉末炒豆角)、餡料(包子/餃子餡)或醬料基底(肉醬意面)。
- 風味載體:細小形态利于吸附調味料,提升菜肴入味程度,典型應用如麻婆豆腐、螞蟻上樹等經典菜式。
- 經濟性:傳統上利用肉屑或邊角料制成,體現物盡其用的飲食智慧。
三、權威詞典定義與用例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
肉末(ròu mò):名詞。剁碎的肉;肉糜。例句:“肉末蒸蛋是一道家常菜。”
此定義強調其物理狀态(碎、糜)及烹饪場景,與《漢語大詞典》“細切的肉丁”釋義相呼應。
四、食品加工标準中的規範描述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标準《GB/T 19480-2009 肉與肉制品術語》:
絞肉(等同于肉末):經絞肉機切割、破碎形成的顆粒狀肉,按顆粒直徑可分為粗絞肉(6–8毫米)、細絞肉(2–3毫米)等類型。
此定義從工業化生産角度明确其加工工藝與分級标準,賦予術語技術規範性。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GB/T 19480-2009 肉與肉制品術語》. 中國标準出版社,2009.
網絡擴展解釋
“肉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拼音為ròu mò,詞性為名詞,指碎末狀的肉類食材,常見于烹饪場景。例如将瘦豬肉或牛肉剁碎成細小顆粒狀。
二、實際應用
- 烹饪用途:廣泛用于菜肴制作,如“肉末燒馬鈴薯”“肉末茄子”等,特點是顆粒細小、易于入味。
- 加工方式:通常需将肉類切碎或絞碎,搭配調料如醬油、蔥姜末等烹饪。
三、與“肉沫”的區别
兩者均指碎肉,但存在細微差異:
- 肉末:顆粒更細、形狀均勻,適合炒菜、炖湯(如紅燒肉末)。
- 肉沫:顆粒略大且不規則,多用于需要口感的煎烤類食品。
四、延伸含義
部分方言或語境中,可能引申為比喻瑣碎的事物(如“糾結于肉末小事”),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五、例句參考
- “方便面的調味包含有肉末蔬菜包。”
- “桌上擺着一道酸辣炸藕粉肉末丸子。”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詳細用法或相關菜譜,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示例。
别人正在浏覽...
班超襃述寶糖把捉炳爛爡焥淳正當不過黨棍道而不徑大憲台疊興定志東張西張風承服辂鼓金果隻海蜃候儀毀化阍閹火雞鹘蹄葭蕟箭竹健足羯羠濟濟促促荊棘滿途警士進驅舊窩眷寵拘禁聚飲考竟藍田纍堆立草力黑陵謹麗谯卵袋謬冀黏塗禽妝棄瓢棄生熱水管山高路遠生學家詩說擡揲題旨荼蓼卧龍獻見小奚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