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ound meat] 碎末狀的肉
“肉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拼音為ròu mò,詞性為名詞,指碎末狀的肉類食材,常見于烹饪場景。例如将瘦豬肉或牛肉剁碎成細小顆粒狀。
兩者均指碎肉,但存在細微差異:
部分方言或語境中,可能引申為比喻瑣碎的事物(如“糾結于肉末小事”),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詳細用法或相關菜譜,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示例。
肉末是指将肉類制成細碎的末粒狀,常用于烹饪中作為調料或主料。肉末可以是豬肉末、牛肉末、雞肉末等,其制作方法一般是将肉類切碎或絞碎成末狀。
肉(⺼)是“月”字旁,末(未)是“木”字旁。
肉的筆畫數為6畫,末的筆畫數為5畫。
肉末一詞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下》:“末魚則尺侯之肉末也。”相傳肉末最初是用來調味的。在古代,肉末往往是将肉切碎、腌制後作為調料使用。
繁體字“肉末”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多有變化,包括“肉末”一詞。然而,“肉末”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差别,基本上仍然是由“肉”和“末”兩個字組成。
1. 媽媽用肉末炒飯,香氣撲鼻。
2. 這碗面上撒滿了鮮美的肉末。
1. 肉粒
2. 肉碎
3. 肉醬
4. 肉絲
5. 肉塊
1. 肉糜
2. 肉茸
3. 肉蓉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與沒有破碎成末粒狀的肉品相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