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焦急或發怒而跺腳。亦指腳用力踏地。 茅盾 《路》四:“ 華 捏起拳頭,跳腳咆哮。” 丁玲 《生活、思想與人物》:“盡管不是一個很突出的地主,一跳腳幾條河幾座山都發抖的人,就能鎮壓住一個村子。”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五章:“他也不會急得在 昆明 巫家壩 飛機場跳腳。”
跳腳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指因焦急、憤怒或疼痛而跺腳的動作。
例:
“他急得直跳腳。”(《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在四川、雲南等地方言中,特指因極度憤怒或委屈而暴跳的情緒狀态,常與“罵”連用。
例:
“老闆克扣工資,工人氣得跳腳大罵。”(《漢語方言大詞典》)
來源:許寶華,宮田一郎. 漢語方言大詞典[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古代文獻中偶見描述腿部痙攣或受寒顫抖的生理現象。
例:
“寒夜足跳腳,僵卧不能伸。”(《國語辭典》1947年版)
來源:中國大辭典編纂處. 國語辭典[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跳腳”由“跳”(腿部彈躍)與“腳”(足部動作支點)複合而成,核心語義始終關聯下肢的劇烈動作,後引申為情緒外化表現。其方言用法在清代白話小說中已見雛形(如《儒林外史》中“急得跳腳”)。
來源:王力. 漢語詞源學[M]. 北京:中華書局,2013.
“跳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指因焦急、憤怒或激動時用力跺腳的動作。例如:
在雲南南華等地的彜族文化中,“跳腳”被稱為“跳歌”,是一種傳統舞蹈形式,常見于節慶活動。
在網絡語境中(尤其飯圈),“跳腳”衍生為形容因不滿或受刺激而激烈反駁的行為,例如“酸雞跳腳”指用刻薄言語反擊他人對偶像的貶低。
“跳腳”既可用于形容真實的肢體動作,也可作為比喻描述情緒化反應。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方言文化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
腌臜百啭苞筍變徵之聲昌遐陳農沖蕩垂範詞吐甸師丁丑端函防虞封豕長蛇分痛分支分配器孚合觀念害饑杭絕合面賀育華寵換樣,換樣兒混碰火精積安儉正急步精笃巨學鴻生诳語勞心焦思滿額蜜唧鳴鳳條牛鬼蛇神鄱桂仆頓蒲葵箑撲緣奇景輕爽沁人心肺傻眉楞眼誓戒說東忘西熟食節四庫四診索秘挑精揀肥調三斡四煨炭蕪謬吾人相吵纖歌攜解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