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托居的意思、托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托居的解釋

寄居。 唐 戴叔倫 《古意》詩:“念我平生歡,托居在 東裡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托居(tuō j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寄居他處”或“依附某地生活”,隱含暫時性、非歸屬性的居住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詳解:


一、字義解析

    • 本義為“用手承舉”,引申為“依托”“寄附”。《說文解字》:“托,寄也。”
    • 在“托居”中取“依附、寄寓”之義,強調借外力存身。
    • 指“居住”“栖息”。《玉篇》:“居,處也。”
    • 二者結合為“寄居他處”,暗含漂泊、暫居之意。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1994,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托居:寄居;依附某地居住。

    例證引《後漢書·逸民傳序》:“或托居巢窟,或隱迹江湖。”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320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修訂版)

    釋義:暫居異地,非長久定居。

    例:“避亂托居江南,十年不歸。”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1542頁)


三、古籍用例與語境分析

  1. 《後漢書·逸民傳序》(南朝宋·範晔)

    “或托居巢窟,或隱迹江湖。”

    • 語境:描述隱士選擇巢穴、江湖等非世俗之地寄居,體現避世心态。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卷八十三)

  2. 《陶淵明集·與子俨等疏》(東晉·陶淵明)

    “吾年過五十,托居窮巷。”

    • 語境:自述晚年寄身陋巷,強調生活清貧與暫居性質。

      (來源: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卷七)


四、近義辨析


五、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托居”使用較少,多見于:

  1. 文學創作:如曆史小說中“托居山寺”“托居友宅”,營造古典氛圍。
  2. 學術論述:研究古代移民、隱逸文化時,用以描述非定居形态。
  3. 地域文化:部分方言保留此詞,如閩南語“托居”(thok-khu)表暫住。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第6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3.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 1965.
  4. 陶淵明著, 逯欽立校注. 《陶淵明集》. 中華書局, 1979.

網絡擴展解釋

“托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寄居或依靠他人/他物獲得庇護或支持。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用法與語境

  1. 傳統用法
    常見于古代詩文,如唐代戴叔倫《古意》中“念我平生歡,托居在東裡”,描述詩人寄居他鄉的狀态。
  2. 現代延伸
    可比喻在困難時得到他人幫助,如“公司破産後,他托居朋友家中重整旗鼓”。

相關辨析


來源說明

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釋義及古詩用例,主要參考自查字典(、)和唐代詩文(、)。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相關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劾百禽長半衣冰解的破并闾不力不是玩的殘羹冷飯讒二嘲詠逞賽俦人酬庸吹制出幼典度調疊蹀堶頂冕方山匪辟風流債高襟珪社核骨戛齒漿荇借觀窘惶攫掇崛立軖頭類蘭若僚婿列甯六疾六賊漏卮芒砀毛息麻醉品眉頭一放,計上心來囊赍年丈窮危羣蝨處裈中染濫身薄聲叉甚莫矢詞秫酒四左速怨沓亂唐寅田戍停歇汀滢下裡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