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而多貌。 唐 李白 《丁都護歌》:“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2).廣闊無邊。 唐 韓愈 《苦寒》詩:“芒碭大包内,生類恐盡殲。”
(3). 芒山 、 砀山 的合稱。在今 安徽省 砀山縣 東南,與 河南省 永城縣 接界。《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 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高祖 即自疑,亡匿,隱於 芒 碭 山澤巖石之閒。”
“芒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形容山石大而多
指山石龐大且數量衆多,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例如李白《丁都護歌》中的“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此義項中,“砀”本指有花紋的石頭,組合後強調山石的壯闊。
廣闊無邊的狀态
用于描述空間或景象的遼闊無際。韓愈《苦寒》詩“芒碭大包内,生類恐盡殲”即用此意。
地理名稱:芒山與砀山的合稱
位于今安徽省砀山縣東南,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據《史記》記載,劉邦曾在此隱匿以避秦朝追捕。
“砀”字單獨釋義為“有花紋的石頭”,而“芒”可指光芒或宏大,組合後強化了山勢的雄偉與延綿。
《芒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盛開的花朵”。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艹”字部,代表了植物;右邊的部分是“當”字部,代表了開花。因此,《芒砀》所表示的意思就是花朵盛開的樣子。
根據《康熙字典》,《芒砀》可以拆分為植字旁和當字旁兩個部首。植字旁在《康熙字典》中排第140部首,當字旁在第28部首。《芒砀》的總筆畫數為19畫。
《芒砀》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太明确。在古代文獻中,很難找到詳細的記載。然而,在《康熙字典》中可以找到《芒砀》的拆字解釋和讀音,說明這個詞至少可以追溯到《康熙字典》的編纂時期,即清代。
《芒砀》的繁體字為「芒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化。根據曆史文獻和古代碑銘的記載,可以知道《芒砀》古時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由于資料的缺失,确切的古代寫法無法确定。
1. 那朵芒砀在春天裡綻放,美麗無比。
2. 花園裡的芒砀吸引了許多蝴蝶前來采蜜。
3. 清晨,我走進花壇,被一朵白色的芒砀迷住了。
1. 芬芳芒砀:形容花朵散發出的濃郁香氣。
2. 芒砀海棠:指一種盛開的海棠花。
3. 芒砀綠草:形容草地上盛開的一片花朵。
1. 花開:形容花朵綻放的樣子。
2. 怒放:形容花朵盛開得非常旺盛。
3. 盛開:形容花朵開放得非常茂盛。
1. 枯萎:形容花朵失去生機,幹枯凋謝。
2. 凋謝:形容花朵逐漸凋落。
3. 枯敗:形容花朵完全死亡,不再有生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