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速怨的意思、速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速怨的解釋

招緻仇恨。《國語·楚語下》:“四境盈壘,道殣相望,盜賊司目,民無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韋昭 注:“速,召也。”《三國志·吳志·步骘傳》:“今之小臣,動與古異,獄以賄成,輕忽人民,歸咎于上,為國速怨。”《宋書·何承天傳》:“虜既不能校勝循理,攻城略地,而輕兵掩襲,急在驅殘,是其所以速怨召禍,滅亡之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速怨”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最早見于《左傳·隱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詩》雲:‘自诒伊慼’,其子臧之謂矣。背施、幸災,民所棄也;近猶仇之,況怨敵乎?弗納,又速怨焉,不義之行也。”

該詞由“速”(招緻)和“怨”(怨恨)構成,指通過不當行為加速招緻他人的怨恨。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的釋義,“速怨”特指因違背道義或施行暴虐而主動引發仇恨,多用于描述政治失德或人際交往中的惡劣後果。例如《資治通鑒》中評述隋炀帝“虐用其民,速怨天下”,即用此詞揭示其暴政加速王朝覆滅的因果關系。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二版)
  2. 《左傳譯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速怨”是一個文言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速怨”指招緻怨恨或仇恨,強調因行為不當引發他人不滿。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用于描述統治者或個人的行為導緻民怨。


字義拆解


  1. 此處意為招緻、引發,而非“快速”。例如《六國論》中“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的“速”用法相同。


  2. 指怨恨、仇恨,如《論語》中“以直報怨”的“怨”。


古文例證


近義詞


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古文背景理解。
如需更完整文獻例證,可參考、3的典籍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澳門币百戰百勝博觀約取駁面子布颿采香徑草菅草娘蟬兒倡率償債馳驲盜居地券東扶西倒度越輔援澉浦幹贽蝦蟆台耗登黑沈沈鴻疎吼號嘩啦蹇谔膠牙繼承法金鳌玉棟郡縣制兩鄰獵具龍門陣荦埆漫着冥思苦想内弟濃濟跑道軿馳遷塟敲菱殼臍梗秋決虬屈起樣日曜僧迦梨擅便時物雙枱戍備鄋瞞團長忘念玩偶之家味如嚼蠟五官郎項發口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