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查核驗;查驗彈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憲清國。”《周書·代奰王達傳》:“乃令所司,精加按劾,密表奏之。” 宋 曾鞏 《責禦史制》:“某拔於疏遠之中,服在此位,宜殫忠力以稱所蒙,而按劾大臣既非其實,稽其分職則自餒焉。”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書》:“待其有過,大吏按劾而罷之。”
“按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結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按劾”指考查核驗并彈劾的行為,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該詞多用于古代司法或監察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官員監察制度,如: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法律古文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文心雕龍》《周書》等典籍原文。
按劾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指責、控告的意思。通常用來描述對違法或不當行為的指責和控告。
按字的部首為扌,表示與手相關的動作;劾字的部首為力,表示力量和行動。
按字的總筆畫數為8劃;劾字的總筆畫數為8劃。
按劾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大宰》一書中,用來指責官員不盡職的行為。後來在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得到廣泛使用。
按劾的繁體字為「按劾」,拼音為àn hé。
在古代漢字中,按劾的寫法與今天相似,隻是有時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這是因為漢字演變而引起的。
1. 公衆對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提出了嚴厲的按劾。
2. 按劾是維護社會公正和法律權威的一種方式。
- 按照(àn zhào):根據某種标準或規則行動。
- 按鈕(àn niǔ):用于開關的手動操作裝置。
- 按摩(àn mó):采用手法按壓身體以促進血液循環或舒緩緊張。
- 控告(kòng gào):對某人或某事表示指責或控訴。
- 指責(zhǐ zé):對某人或某事表示不滿或批評。
- 稱贊(chēng zàn):對某人或某事表示欣賞和肯定。
- 贊揚(zàn yáng):對某人或某事表示贊賞和表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