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按劾的意思、按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按劾的解釋

考查核驗;查驗彈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憲清國。”《周書·代奰王達傳》:“乃令所司,精加按劾,密表奏之。” 宋 曾鞏 《責禦史制》:“某拔於疏遠之中,服在此位,宜殫忠力以稱所蒙,而按劾大臣既非其實,稽其分職則自餒焉。”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書》:“待其有過,大吏按劾而罷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按劾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現多用于文言或特定學術語境,其核心含義為審查罪行并予以彈劾。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及文獻用例,具體解析如下:


一、釋義

按劾(àn hé)為動詞,指對官員的過失或罪行進行調查核實後,正式提出彈劾。

示例:

“禦史按劾百官,繩愆糾謬。”

(禦史審查彈劾百官,糾正過失。)


二、權威詞典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查驗罪行并彈劾。”

    用例引《新唐書·百官志》:“監察禦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按劾不法。”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6卷第789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審查罪狀,上奏彈劾。”

    引《後漢書·朱浮傳》:“浮密奏寵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貨賄,殺害友人……帝遣使按劾。”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8頁。

  3. 《辭源》

    釋為:“查核罪行并予舉發。”

    舉例《宋史·職官志》:“台谏官按劾不公,許谏官論奏。”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第1563頁。


三、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在中國古代監察體系中,“按劾”是禦史台等機構的法定職責: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差異點
彈劾 側重“舉報告發”,未必包含前期調查
糾劾 強調“糾正并彈劾”,含整改意圖
按劾 突出“查證”環節,程式嚴謹性更強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2.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 廣東、廣西等辭源修訂組. 《辭源(修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4. 歐陽修,宋祁. 《新唐書·百官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75.
  5. 張廷玉. 《明史·職官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74.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www.ancientbooks.cn)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線上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按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結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按劾”指考查核驗并彈劾的行為,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審查核實:對事件或官員行為進行詳細調查、驗證()。
  2. 揭發檢舉:在查證後對違法失職者提出彈劾()。

二、文獻例證

該詞多用于古代司法或監察場景:

三、構成分析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官員監察制度,如: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法律古文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文心雕龍》《周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蒼蒼本服不更事道佛登孰反跌豐草封建制度父道鲋禺訽詈歸納豪溢滑劑徽幟建家機道兢魂井井金科玉律絶蹤昆台窟泉老況列柏犂民苓落淩尚郦注隆隆龍興寺輪當面對縷羅沒不煞内寺鳥機鳥栖破丢不落巧月青白清課仁厚人歡馬叫日色上梢食貧食咽石鲗脽上宿眉同歸于盡頑福王所污迹無餍相切相磋顯説消解小山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