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托居的意思、托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托居的解释

寄居。 唐 戴叔伦 《古意》诗:“念我平生欢,托居在 东里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托居(tuō j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指“寄居他处”或“依附某地生活”,隐含暂时性、非归属性的居住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详解:


一、字义解析

    • 本义为“用手承举”,引申为“依托”“寄附”。《说文解字》:“托,寄也。”
    • 在“托居”中取“依附、寄寓”之义,强调借外力存身。
    • 指“居住”“栖息”。《玉篇》:“居,处也。”
    • 二者结合为“寄居他处”,暗含漂泊、暂居之意。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1994,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托居:寄居;依附某地居住。

    例证引《后汉书·逸民传序》:“或托居巢窟,或隐迹江湖。”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320页)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修订版)

    释义:暂居异地,非长久定居。

    例:“避乱托居江南,十年不归。”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1542页)


三、古籍用例与语境分析

  1. 《后汉书·逸民传序》(南朝宋·范晔)

    “或托居巢窟,或隐迹江湖。”

    • 语境:描述隐士选择巢穴、江湖等非世俗之地寄居,体现避世心态。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八十三)

  2. 《陶渊明集·与子俨等疏》(东晋·陶渊明)

    “吾年过五十,托居穷巷。”

    • 语境:自述晚年寄身陋巷,强调生活清贫与暂居性质。

      (来源: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卷七)


四、近义辨析


五、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托居”使用较少,多见于:

  1. 文学创作:如历史小说中“托居山寺”“托居友宅”,营造古典氛围。
  2. 学术论述:研究古代移民、隐逸文化时,用以描述非定居形态。
  3. 地域文化:部分方言保留此词,如闽南语“托居”(thok-khu)表暂住。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第6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2.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3. 范晔. 《后汉书》. 中华书局, 1965.
  4. 陶渊明著, 逯钦立校注. 《陶渊明集》. 中华书局, 1979.

网络扩展解释

“托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寄居或依靠他人/他物获得庇护或支持。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用法与语境

  1. 传统用法
    常见于古代诗文,如唐代戴叔伦《古意》中“念我平生欢,托居在东里”,描述诗人寄居他乡的状态。
  2. 现代延伸
    可比喻在困难时得到他人帮助,如“公司破产后,他托居朋友家中重整旗鼓”。

相关辨析


来源说明

以上解析综合了词典释义及古诗用例,主要参考自查字典(、)和唐代诗文(、)。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表丈碧绿不请之法残兵鬯碍常时察言观行陈露川堂辞博大氅刀工大中丞彫掞敌战斗围监恶谈封狶阜陵高等动物更名过失后院起火歡诽黄鸦豁怀活天冤枉家林杰骜姬孔炕寝看官抗租括囊守禄橉筋木马猴没影弭定明颩颩铭心刻骨炰羔辟踊破裂啌咙樵苏客穷州融合为一邵杜身当其境深秘沈泥世类食贫襚敛驮载瓦岗军五物仙乡闲遥遥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