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左的意思、四左的詳細解釋
四左的解釋
指從疏附、禦侮、奔走、先後四個方面輔佐的大臣。左,同“ 佐 ”。《逸周書·小開武》:“三極:一維天,九星;二維地,九州;三維人,四左。” 孔晁 注:“四左,疏附、禦侮、奔走、先後是也。” 朱右曾 校釋引《詩·大雅·緜》 毛 傳曰:“率下親上曰疏附,相道前後曰先後,喻德宣譽曰奔走,武臣折衝曰禦侮。”
詞語分解
- 四的解釋 四 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
- 左的解釋 左 ǒ 面向南時,東的一邊,與“右”相對:左手。左方。左右。左膀右臂。 地理上指東方:山左。江左。 指政治思想上進步或超過現實條件許可的過頭思想和行動:左派。左翼。左傾。 斜,偏,差錯:左脾氣。左嗓子
網絡擴展解釋
“四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含義
“四左”指古代從疏附、禦侮、奔走、先後四個方面輔佐君主的大臣,其中“左”通“佐”(輔佐之意)。這一概念源自周代政治制度,強調不同職能的臣子分工協作以治國。
2. 詳細解釋
- 出處:最早見于《逸周書·小開武》,原文提到“三維人,四左”,漢代孔晁注解為“四左,疏附、禦侮、奔走、先後是也”。
- 職能分類:
- 疏附:協調君臣關系,使上下親附;
- 禦侮:抵禦外敵,維護國家安全;
- 奔走:執行政令,傳達信息;
- 先後:規劃事務的輕重緩急,确保有序推進。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描述古代政治體系中的輔臣職能。
- 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研究先秦政治制度時可能涉及此詞。
4. 補充說明
- 字形結構:“四”為獨體字,“左”為半包圍結構,本義與方位無關,而是假借為“佐”。
- 注意區分“四左”與表示“四周、四處”的現代口語化用法(部分詞典标注為“四周”,但此義項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逸周書》及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左
四左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四和左兩個字組成,具有一定的含義和用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左的左邊是部首“十”,右邊是部首“工”,整個字共有四筆。
來源
四左是一個古代漢字,其來源并不明确。在古代文獻中,四左可指代“四處”,表示四個不同的方向或位置。
繁體
繁體字的四左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四左的古代寫法為“囗作”,表示一個牆圍的樣子。
例句
1. 他四處打聽消息,但是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2. 四左而行,師而不告之也。
組詞
四處、左右、左邊、左轉、四方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四周、四面、勺子
反義詞:右、右邊、右轉、左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