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lay] 拖延
要使進攻時日遷延、拖宕
猶拖延。《新華日報》1943.7.3:“而在今天,要使盟國進攻 歐洲 的時日遷延、拖宕, 德 寇惟一的希望,是隻能安放在離間盟國團結這一政略的攻勢上了。”
拖宕(tuō dàng)是漢語中的動詞,指故意拖延、擱置不決,使事情無法順利推進或完成。其核心含義強調主觀上的延滞行為,常帶有消極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演變及用法特征三方面詳細解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拖延;擱置:~時日|案件被無限期~。” 強調人為導緻的停滞狀态,多用于事務、計劃等進度受阻的場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漢語大詞典》
釋為:“拖延耽擱。多指故意延宕。” 突出行為主體的主觀性,隱含對責任回避的批評。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解釋:“拖延;故意推遲:~工期|~談判進程。” 側重行為的目的性,常用于正式事務的語境。
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語素解析:
二字組合強化“懸而不決”的意象,凸顯事務被主觀擱置的狀态。
語義發展:
該詞初見于近代白話作品,如清代《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此事~已久,恐生枝節。”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公文、法律等正式語境,含貶義。
常見搭配:
近義詞對比:
詞語 | 核心差異 | 例句 |
---|---|---|
拖宕 | 強調主觀擱置,含責難意味 | 政府~民生工程引發不滿。 |
拖延 | 側重時間延長,未必含故意性 | 他因病拖延了提交報告的時間。 |
耽擱 | 多指客觀原因造成的暫停 | 航班因天氣耽擱兩小時。 |
“拖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該詞常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隱含對拖延行為的負面評價。如需進一步了解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把脈報亭編者按語憋性壁飛才辭查抄嗔目切齒侈侈不休樗翁打雪仗戥頭東偏樊素榧子否屈給據貢遺貫魚桧柏歸鶴故榭鼓院诃羅陁國環素恚罵見風是雨簡銳僭縱交事教書徑情直行浄信進善懲奸蹶蹶炕屏可願坤宅牢騷連珠箭聾瘖龍躍虎踞弭耳明目達聰目斷魂銷破冰親體窮侈失位實語壽夭水渠黍雪填溢挺逸踢皮球危禍維稍午暑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