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素的意思、樊素的詳細解釋
樊素的解釋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雲:“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綽綽有歌舞态,善唱《楊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聞 洛 下。”後以代指擅歌的女藝人。 宋 黃庭堅 《子瞻去歲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間相繼入侍作詩各述所懷予亦次韻》之四:“ 樂天 名位聊相似,卻是初無富貴心。隻欠 小蠻 、 樊素 在,我知造物愛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緣》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張紅 按闆、 樊素 司弦。” 清 黃遵憲 《徐晉齋觀察道出日本餘飲之即席有詩和韻以贈》:“狂呼酒盞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鑄刀能手。
詞語分解
- 樊的解釋 樊 á 籠子:樊籠(關鳥獸的籠子,喻不自由的境地)。 籬笆:樊籬(喻對事物的限制)。 紛雜的樣子:“樊然淆亂”。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素的解釋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絲。 顔色單純,不豔麗: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 潔白的絹:尺素(用綢子寫的信)。 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素質。素養。素性。素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網絡擴展解釋
“樊素”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個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人物背景
-
曆史出處
樊素是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年)的家妓,因擅長歌舞而聞名。白居易在《不能忘情吟》序中提到:“妓有樊素者年二十餘,綽綽有歌舞态,善唱《楊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聞洛下。”
-
外貌與才藝
她與小蠻(另一名歌妓)并稱,白居易曾以詩句“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形容兩人,前者贊其歌聲清亮如櫻桃,後者誇其舞姿柔美如柳枝。
二、引申含義
-
代指擅歌的女藝人
後世文人常以“樊素”泛指技藝高超的歌女或舞姬。例如:
- 宋代黃庭堅在詩中将樊素與小蠻并提,暗喻蘇轼(字子瞻)的才情與風流。
- 明代卓人月《花舫緣》中用“樊素司弦”代指歌妓。
-
文化符號
樊素與白居易的典故成為古典文學中“才子佳人”的典型意象,象征文人對藝術與美的追求。
三、相關考證
- 《舊唐書·白居易傳》明确記載了樊素的身份。
- 現代研究中,“樊素”一詞多用于分析唐代文人生活與詩歌創作背景。
總結來看,“樊素”既是曆史人物,也是文學意象,承載了唐代音樂文化及文人審美情趣的獨特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樊素(fán sù)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為木和豐。它的筆畫數為12畫。樊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形狀像蓋子的盛物的容器“樊”和代表顔色的“素”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樊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樊素這個詞的寫法一直保持一緻。因為字形演變的原因,古代的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的含義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樊素的例句:
1. 她的着裝搭配得非常樊素,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
2. 這幅畫采用了樊素的調色,給人以樸實而獨特的藝術感受。
除了樊素,還可以組成一些其他詞語,例如樊籬(fán lí,指圍繞花園、庭院等的籬笆),樊籠(fán lóng,指囚禁人的牢籠)等。這些詞語雖然與樊素的意義不同,但它們都以樊作為字根。
關于近義詞,可能沒有完全相同意義的詞與樊素對應。但可以使用一些詞語來表示相似的含義,例如素雅、樸素等。這些詞語可以用來形容樊素的特點。
至于反義詞,與樊素相反的詞語可能是豪華、奢華等,用來形容與樊素相對立的風格或特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