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符合願望的事。《書·大禹谟》:“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 孔 傳:“可願,謂道德之美。” 孔穎達 疏:“敬修其可願之事。謂道德之美,人所願也。”
(2).符合願望。《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夫 商君 、 吳起 、 大夫種 ,其為人臣盡忠緻功則可願矣。” 宋 陸遊 《禽言》詩之三:“人生為農最可願,得飽正如持左券。”
“可願”作為漢語複合詞,由“可”與“願”二字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可”作助動詞時表示值得、能夠或允許,“願”則指願望、希望或樂意。二字組合後形成三種語義層次:
現代漢語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可願”多用于疑問句式,表達對他人意願的試探性詢問。例如“你可願同行?”(《現代漢語虛詞例釋》)。該用法常見于文學創作與口語交際,具有委婉表達請求的特征。
古漢語溯源
古漢語中“可願”常用于契約文書,如《唐律疏議》記載“立契雙方可願為憑”,此處“可”表許可,“願”指自願,強調雙方達成合意。該用法保留在現代法律術語“意思表示真實自願”中。
語法結構特征
從詞性組合分析,“可”為能願動詞,“願”作實義動詞,構成“狀語+謂語”結構。這種組合符合漢語雙音節化趨勢,在韻律上形成“輕重格”節奏(《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注:本文核心釋義引用自《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等權威辭書,并參考北京大學CCL語料庫的語言實例。
“可願”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構成
由“可”(表示可以)和“願”(表示意願)組合而成,本義為“可以願意、樂意做某事”。
例:白居易詩句“三尺白绫若賜我,可願葬我于君側”中,“可願”即表達主動的意願。
引申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引用或例句出處,可參考《書·大禹谟》《史記》等文獻。
百舉百全巴蜀抃掌别作一眼超搖稱薦碜款茨棘從伯打嗝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調均釘牢狄鹽動支獨坐豐登豐豕甘泉必竭給付犷橫合城諱惡嬌妍雞公車僅以身免激湯刻志了期斂材遼濊李杜隸絕裡謠美玉無瑕暮生念青唐古拉山脈逆兵爬挲平賤拼盤千年柏棄邪驅蹙取下曲旃撒帳贍表子上焦山遊蜃阙沈熟首原絲肉調鬭銅鏡反應頭昏眼暗宛順蜲娜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