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弭耳的意思、弭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弭耳的解釋

猶帖耳。形容動物搏殺前斂抑之貌。亦指馴服、安順貌。《六韬·發啟》:“鷙鳥将擊,卑飛斂翼;猛獸将搏,弭耳俯伏;聖人将動,必有愚色。”《淮南子·人間訓》:“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體弭耳以待其來也,雉見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虎弭耳下山,隨者駭懼。” 宋 蘇轼 《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一:“我雖窮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雖似喪家狗,未肯弭耳争投骨。”《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待他弭耳受教,便好全他那片孝心,成這老頭兒這番義舉,也完我父子的一腔心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弭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弭耳”意為收斂耳朵、帖伏雙耳,多用于描述動物的姿态。它包含兩層情境:

2.詞源與構成

3.文獻引用與例句

4.近義與關聯詞

5.現代應用與延伸

在現代語境中,“弭耳”多用于文學或曆史類文本,強調隱蔽鋒芒、伺機而動的智慧,如“聖人将動,必有愚色”的處世哲學。亦可比喻人暫時收斂鋒芒以達成目标。

總結

“弭耳”既刻畫動物的自然行為,又承載文化隱喻,生動體現了漢語通過動物形态映射人事策略的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弭耳》的意思

《弭耳》這個詞在漢語中表示“遮住耳朵”或“塞住耳朵”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弭耳》這個詞由“弓”和“耳”兩個部首組成,共計10個筆畫。

來源

《弭耳》一詞源于《詩經·小雅·東方未明》:“弭耳坦之,敷于Herman”,意為手置于耳旁,靜靜地聽,延伸為遮住耳朵。

繁體

《弭耳》的繁體字為《彌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弭耳》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保持了部首和結構的一緻,隻是書寫風格略有變化。

例句

1. 孩子們戴上耳機,弭耳聆聽音樂。

2. 他對批評視而不見,像是弭耳塞住了一樣。

組詞

1. 遮耳:遮擋住耳朵,阻止聽到聲音。

2. 塞耳:把東西塞進耳朵中,不聽外界聲音。

近義詞

塞耳:遮住耳朵,屏蔽外界聲音。

掩耳:用手遮住耳朵,不聽或不接受現實。

反義詞

傾耳:側耳靜聽,聚精會神地傾聽。

感耳:敏銳聽覺的,聆聽感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