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連續發射之箭。《秦併六國平話》卷上:“ 李信 不用長槍,拈弓取箭,射三隻連珠箭, 張吉 落馬。”《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原來那袖箭一筒可裝五枝,先搬好機子下上箭,一按那機子,中間那枝就出去了。那周圍四個箭筒兒的夾空裡還有四個漏子,再搬好機子,又一晃,那四枝自然而然一枝跟一枝的漏到中間那個筒兒來,可以接連不斷的射出去,因此又叫作連珠箭。”
(2).比喻多次;接連不斷。《水浒傳》第三十回:“﹝ 張都監 ﹞叫取大銀賞鐘斟酒與義士喫,連珠箭勸了 武松 幾鐘。”《蕩寇志》第七三回:“ 高衙内 夾着一雙眼,看着 麗卿 ,連珠箭的喝采。”
“連珠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連續發射的箭矢,常見于古代戰争或武術描寫。例如:
引申為連續不斷、密集出現的事物或動作,例如: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兼具實戰與文學意象。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比喻,較少指實際射箭技法。
連珠箭是指一連串迅速連續發射的箭矢,常用于形容快速而連貫的思考或言論,也可以表示連續不斷的發展或行動。
連珠箭的部首為“立”,總共包含了12個筆畫。
連珠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對項羽的評價,形容他發起攻勢快如箭矢連珠。
連珠箭的繁體字為「連珠箭」。
在古時候,連珠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康熙字典》的記載,連珠箭的古字寫作「連珠矢」,其中的「矢」是指箭矢。
1. 他的言辭像連珠箭一樣,一席話說得讓人目瞪口呆。
2. 最近這個領域的發展就像連珠箭一樣,一項創新接着一項創新。
連珠矢、連珠炮、連珠攻勢、連珠計劃。
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滴水不漏。
支離破碎、吞吞吐吐、結結巴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