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用黍子來擦拭桃子上的毛。《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孔子 禦坐於 魯哀公 , 哀公 賜之桃與黍, 哀公 曰:‘請用。’ 仲尼 先飯黍而後啗桃,左右皆揜口而笑。 哀公 曰:‘黍者,非飯之也,以雪桃也。’ 仲尼 對曰:‘ 丘 知之矣。夫黍者五穀之長也,祭先王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為下,祭先王不得入廟。 丘 之聞也,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果蓏之下,是從上雪下也, 丘 以為妨義,故不敢以先於宗廟之盛也。’”後遂用作詠桃的典故。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詩:“攀條弄芳畏晼晚,已見黍雪盤中毛。”
“黍雪”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的典故:魯哀公賜孔子桃與黍,并暗示黍子并非主食,而是用來擦拭桃毛的。孔子卻先吃黍後吃桃,引發左右嘲笑,最終引出“君子以賤雪貴”的哲理()。
故事通過孔子與魯哀公的對話,引申出“以賤雪貴”的價值觀,即用低賤之物服務高貴之物,強調等級秩序與禮儀規範。例如: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作為詠桃的典故,或隱喻對傳統禮制的遵循()。現代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黍雪”不僅是描述動作的詞彙,更承載了古代禮制與倫理觀念。其核心在于通過日常行為傳遞“貴賤有序”的儒家思想,體現了典故的象征性與哲理性。
黍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形容小米白如雪。分别由黍和雪兩個漢字組成。
黍字由黑和禾兩個部首組成。
總共有11畫。
黍字來源于植物名稱,是一種古代的糧食作物。在繁體字中,黍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雪字由雨和彐兩個部首組成。
總共有11畫。
雪字表示下雨時的雨凇成冰的樣子,後來引申為白色的結晶。在繁體字中,雪字的寫法與簡體字有所差異。
黍雪是在古代漢字中常用的形容詞,用來形容小米潔白如雪的顔色。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黍字的古寫形式為“麻”,雪字的古寫形式為“彐彐彐”。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和寫法逐漸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使用的簡體字。
例句:
田間的黍雪熠熠生輝。
相關詞彙:
組詞:黍谷、黍稈、黍穗、黍稷。
近義詞:黍白、黍粉。
反義詞:黍黑、黍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