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邸的意思、屯邸的詳細解釋
屯邸的解釋
猶言莊園。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賀邵 ﹞於是至諸屯邸,檢校諸 顧陸 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讓。”《南史·齊紀上》:“己亥,詔二宮諸王,悉不得營立屯邸,封略山湖。”
詞語分解
- 屯的解釋 屯 ú 聚集,儲存:屯糧。屯積。屯聚。 駐軍防守:屯兵。屯墾。屯田(駐軍開墾田地)。 村莊:皇姑屯。屯子(村莊)。 屯 ū 困難:屯蹇(不順利,艱難困苦)。 筆畫數:; 部首:屮; 筆順編號:
- 邸的解釋 邸 ǐ 高級官員的住所(現多用于外交場合):官邸。府邸。私邸。 旅舍:客邸。邸店。 停:邸車。 屏風。 姓。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屯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尤其在描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制度時較為常見。其含義可以從字義解析和曆史背景兩方面來理解:
一、字義解析
- “屯” (tún):
- 本義指聚集、儲存,如“屯糧”、“屯聚”。
- 引申為駐紮、戍守,如“屯兵”、“屯田”。屯田制度是古代利用兵士或農民墾種土地,以取得軍饷或稅糧的制度。
- 也指村莊(多用于地名),如“皇姑屯”。
- “邸” (dǐ):
- 本義指戰國時諸侯或朝見皇帝的官員在京城的住所,後泛指高級官員、貴族辦事或居住的處所,如“官邸”、“府邸”。
- 也指旅舍、客棧。
- 在特定曆史語境下,“邸”也指封地或莊園的管理機構。
二、“屯邸”的合成含義
結合“屯”與“邸”的字義,“屯邸”在曆史文獻中主要指:
- 屯田管理機構或官署: 指管理屯田事務的衙署或辦公場所。這是其最核心的含義,直接與“屯田”制度相關。它負責組織、管理屯田戶(兵士或農民)進行農業生産,征收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需或國庫。
- 貴族、官僚的田莊或莊園: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着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特别是占田制、均田制實施前後,世家大族、官僚貴族大量侵占公田、山林川澤,建立規模龐大的私有田莊。這些田莊往往也稱作“屯”或“邸”,因此“屯邸”也常用來指代這些屬于私人(主要是權貴階層)的大型田産、莊園及其管理機構。這些莊園内通常有依附農民(佃客、部曲)進行生産。
三、曆史背景與使用
“屯邸”一詞的使用高峰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
- 與屯田制關聯: 國家設立“屯邸”作為管理國有屯田的基層單位或機構。
- 與土地兼并關聯: 更常見的是指稱當時門閥士族、豪強地主通過合法或非法手段(如占山固澤)建立的私有化大地産。這些“屯邸”往往規模巨大,跨州連郡,擁有大量依附人口,形成獨立的經濟和政治單元,對中央集權和自耕農經濟構成挑戰。史書中常有禁止或限制“占山護澤”、“封略山湖”、“立屯邸”的诏令,反映了這一現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屯邸”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管理屯田事務的官署,但在更廣泛的社會經濟語境下,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它更常用來指代世家大族、官僚貴族所擁有的私有大型田莊或莊園及其管理機構。它體現了當時土地集中、莊園經濟盛行的社會特征。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 “屯”、“邸”及“屯邸”詞條釋義。
- 何茲全《魏晉南北朝史》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論述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結構,涉及屯田制與莊園經濟。
-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武漢大學出版社) - 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土地制度與階級關系,詳述“屯邸”作為大土地所有制的表現形式。
- 《南史》、《宋書》等正史 - 相關列傳及食貨志中關于禁止占山護澤、立屯邸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屯邸”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莊園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屯邸”指莊園,特指南北朝時期貴族或官員建立的私有田産和居所。該詞由“屯”(軍隊駐紮或聚集)和“邸”(官員住所)組合而成,原指軍事或行政據點,後演變為莊園的代稱。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 《世說新語》記載,東吳官員賀邵曾“至諸屯邸”清查顧、陸兩大家族濫用官兵的情況。
- 《南史·齊紀》提到,南朝齊高帝曾下诏禁止皇室成員“營立屯邸,封略山湖”,反映當時貴族通過屯邸侵占土地的現象。
三、字義解析
- 屯:既有“聚集、駐紮”之意(如屯兵、屯糧),也指村莊(如地名“皇姑屯”)。
- 邸:指高級官員的住所或旅館,如“官邸”“旅邸”。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南北朝至唐代的貴族莊園,現代語境下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文獻解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世說新語》《南史》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隘角保傭币籍嬖僮朝禮持循翠鹢點穢都幙短小精悍耳熏目染泛泛之談分香幹風鴻鶱後坐力懷刑荒頓惶悸篁徑階台荊蠻酒娘子倦聽開頂風船寬降爛醬爛石量實利飕詈語立語龍骧鳳矯闾衖萌人鳴舞母金臬憲偏三向四平步登天平水韻婆羅洲情田清猷窮沮讓與柔濡三時賞午少共國際使人逃漏天弢稊田推搶委利遐福銜蘆小談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