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參拜;朝拜。《國語·越語下》:“王命工以良金寫 範蠡 之狀,而朝禮之。”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下:“今則将行朝禮,爰申寵命,可授銀青光祿大夫,賜號 通玄先生 。”《西遊記》第四回:“ 悟空 挺身在旁,且不朝禮,但側耳以聽 金星 啟奏。” 魯迅 《故事新編·起死》:“﹝ 莊子 ﹞又拱兩手向天,提高了喉嚨,大叫起來:‘至心朝禮,司命大天尊。’”
(2).調習,訓練。朝,通“ 調 ”。《荀子·哀公》:“今 東野畢 之馭,上車執轡,銜體正矣,步驟馳騁,朝禮畢矣。”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上句言馭之習,下句言馬之習也。朝,與‘調’古字通……此言馬之馳驟皆調習也。”
“朝禮”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參拜/朝拜
指古代臣子或民衆對君主、神靈的正式禮拜儀式。例如:
調習/訓練
通“調”,特指對馬匹的馴化與訓練。如《荀子·哀公》記載馭馬時“步驟馳騁,朝禮畢矣”,指通過系統訓練使馬匹適應節奏。
“朝禮”在古漢語中兼具禮儀性與功能性,需結合文獻具體分析。若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國語》《荀子》等典籍原文,或查看網頁、等來源。
《朝禮》是指在古代中國的官方儀式中向君王朝拜的行為。這個詞彙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朝」和「禮」。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們的部首和筆畫。
「朝」的部首是「曰」,它有5個筆畫。而「禮」的部首是「裡」,它有9個筆畫。
「朝禮」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官方禮儀制度。在古代,尊敬君主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念,也是一種傳統文化。朝拜君王是表示臣民對君主的尊重和忠誠的一種方式,「朝禮」就是這種儀式的稱呼。
「朝禮」的繁體字是「朝禮」。
在古代寫法中,「朝禮」可以寫作「朝禮」或「朝拜」。這兩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都可以看到。
1. 他每天早上都會做朝禮,示範了對君主的忠誠。
2. 在古代,朝拜君王是一種表達忠誠和敬意的方式。
朝官、朝廷、朝聘、至朝、早朝
朝賀、朝見、拜見、敬拜
冷落、冷遇、藐視、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