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水韻的意思、平水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水韻的解釋

原為 金 代官韻書,供科舉考試之用。 平水 是舊 平陽府 城(今 山西 臨汾市 )的别稱,因該韻書刊行于此,故名。有兩種:一種将 宋 代《禮部韻略》注明同用之韻悉數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聲“迥”、“拯”及去聲“徑”、“征”,亦各并為一部,共一百零六韻:上、下平各十五韻,上聲廿九,去聲三十,入聲十七。其韻目見于 金 王文郁 《平水新刊禮部韻略》、 張天錫 《草書韻會》及 宋 末 陰時夫 《韻府群玉》,為後來作近體詩者押韻的依據。又一種分為一百零七韻,上聲“迥”、“拯”不并,為 宋 末 劉淵 《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所本。 劉 書不傳,其韻目見于 元 初 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水韻是中國古代詩詞創作和科舉考試中使用的音韻體系,其核心特點及曆史背景如下:

一、定義與起源

平水韻是金代官方修訂的韻書,主要用于科舉考試。其名稱源于刊行者劉淵的籍貫“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該體系以唐代實際用韻為基礎,将《廣韻》的206個韻部簡化為106個韻部,成為元明清近體詩押韻的官方标準。

二、結構與分類

  1. 韻部構成
    分為平聲(上下卷各15部)、上聲29部、去聲30部、入聲17部,共106個韻部。例如上平聲包含“一東、二冬、三江”等,下平聲有“一先、二蕭”等。
  2. 使用規範
    作詩時韻腳必須出自同一韻部,嚴格禁止“出韻”。
  3. 寬窄分類
    • 寬韻:包含字數較多的韻部,如四支、七陽等,適合自由創作;
    • 險韻:如三江、十五鹹等,字數少且用字生僻。

三、曆史演變

北宋《禮部韻略》已出現“同用”合并現象,金代王文郁進一步将上聲“迥”“拯”等合并,最終定型106韻。清代《佩文韻府》沿用此體系,使其成為古代詩詞教育的核心工具。

四、文化意義

作為漢語音韻學的重要遺産,平水韻不僅是詩詞格律的規範,更承載着科舉制度下的文化記憶。其簡化韻部的設計平衡了語音演變與文學傳統,至今仍是研究古典詩詞的重要依據。

如需查閱完整韻部表,可參考《佩文韻府》或《平水新刊禮部韻略》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水韻》的意思

《平水韻》是古代漢語韻書的一種,用于整理和歸類漢字的讀音韻腳,以便在古代詩詞創作中使用。它包含了漢字的讀音和韻腳,幫助詩人和作家在創作中找到合適的押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水韻》這個詞可以拆分成部首和筆畫兩個部分。其中,“平”是它的部首,表示平坦、平穩;“水”是它的筆畫部分,指代水的液态。

來源

《平水韻》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廣韻》中,而後經宋代梅堯臣加以修訂,成為了現在廣泛使用的《平水韻》版本。這本書對于古代文人來說非常重要,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押韻素材,并促進了古代文學的繁榮。

繁體

《平水韻》的繁體字是《平水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平水韻》在古代和現代的寫法基本相同。古代使用篆書或隸書的字形,而現代則使用了更流行的楷書字形。

例句

1. 詩人在創作時需要注意押韻,可以借助《平水韻》來選擇適合的韻腳。

2. 學習《平水韻》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代漢字的發音和用法。

組詞

平仄、平靜、水波、韻律、拆分、部首、筆畫、讀音、韻腳

近義詞

韻書、韻典、字典、詩書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