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邸的意思、屯邸的详细解释
屯邸的解释
犹言庄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邵 ﹞於是至诸屯邸,检校诸 顾陆 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让。”《南史·齐纪上》:“己亥,詔二宫诸王,悉不得营立屯邸,封略山湖。”
词语分解
- 屯的解释 屯 ú 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 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 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 屯 ū 困难: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 笔画数:; 部首:屮; 笔顺编号:
- 邸的解释 邸 ǐ 高级官员的住所(现多用于外交场合):官邸。府邸。私邸。 旅舍:客邸。邸店。 停:邸车。 屏风。 姓。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屯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尤其在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时较为常见。其含义可以从字义解析和历史背景两方面来理解:
一、字义解析
- “屯” (tún):
- 本义指聚集、储存,如“屯粮”、“屯聚”。
- 引申为驻扎、戍守,如“屯兵”、“屯田”。屯田制度是古代利用兵士或农民垦种土地,以取得军饷或税粮的制度。
- 也指村庄(多用于地名),如“皇姑屯”。
- “邸” (dǐ):
- 本义指战国时诸侯或朝见皇帝的官员在京城的住所,后泛指高级官员、贵族办事或居住的处所,如“官邸”、“府邸”。
- 也指旅舍、客栈。
- 在特定历史语境下,“邸”也指封地或庄园的管理机构。
二、“屯邸”的合成含义
结合“屯”与“邸”的字义,“屯邸”在历史文献中主要指:
- 屯田管理机构或官署: 指管理屯田事务的衙署或办公场所。这是其最核心的含义,直接与“屯田”制度相关。它负责组织、管理屯田户(兵士或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征收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需或国库。
- 贵族、官僚的田庄或庄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特别是占田制、均田制实施前后,世家大族、官僚贵族大量侵占公田、山林川泽,建立规模庞大的私有田庄。这些田庄往往也称作“屯”或“邸”,因此“屯邸”也常用来指代这些属于私人(主要是权贵阶层)的大型田产、庄园及其管理机构。这些庄园内通常有依附农民(佃客、部曲)进行生产。
三、历史背景与使用
“屯邸”一词的使用高峰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 与屯田制关联: 国家设立“屯邸”作为管理国有屯田的基层单位或机构。
- 与土地兼并关联: 更常见的是指称当时门阀士族、豪强地主通过合法或非法手段(如占山固泽)建立的私有化大地产。这些“屯邸”往往规模巨大,跨州连郡,拥有大量依附人口,形成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元,对中央集权和自耕农经济构成挑战。史书中常有禁止或限制“占山护泽”、“封略山湖”、“立屯邸”的诏令,反映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屯邸”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管理屯田事务的官署,但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语境下,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更常用来指代世家大族、官僚贵族所拥有的私有大型田庄或庄园及其管理机构。它体现了当时土地集中、庄园经济盛行的社会特征。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屯”、“邸”及“屯邸”词条释义。
- 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论述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结构,涉及屯田制与庄园经济。
-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详述“屯邸”作为大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 《南史》、《宋书》等正史 - 相关列传及食货志中关于禁止占山护泽、立屯邸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屯邸”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古代庄园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屯邸”指庄园,特指南北朝时期贵族或官员建立的私有田产和居所。该词由“屯”(军队驻扎或聚集)和“邸”(官员住所)组合而成,原指军事或行政据点,后演变为庄园的代称。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 《世说新语》记载,东吴官员贺邵曾“至诸屯邸”清查顾、陆两大家族滥用官兵的情况。
- 《南史·齐纪》提到,南朝齐高帝曾下诏禁止皇室成员“营立屯邸,封略山湖”,反映当时贵族通过屯邸侵占土地的现象。
三、字义解析
- 屯:既有“聚集、驻扎”之意(如屯兵、屯粮),也指村庄(如地名“皇姑屯”)。
- 邸:指高级官员的住所或旅馆,如“官邸”“旅邸”。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南北朝至唐代的贵族庄园,现代语境下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献解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世说新语》《南史》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班竹备究编年鄙见宾国步步娇采薇长宾冲橹摧挫蝶影觝拒返来复去肤孱刚性汗溶溶恒说家衖简点检摄谨警金科玉律厥弛孔照理辜卖访民讼蜜滓呶呶不休泥文暖目怒泷批本前母窍坎毬路锦区区人面子忍羞软红香土偌大三尺土上馆子山穴梢工鼠盗狗窃水荭输机说剑四溢随行宿麦檀鸡颓阙推雄往事伟长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