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東南部島嶼。面積736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三大島。南部約三分之二地區為印度尼西亞領土,稱為“加裡曼丹島”,意思是“大河之島”。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及文萊達魯薩蘭國。
婆羅洲是位于東南亞的世界第三大島嶼,馬來語稱“加裡曼丹”(Kalimantan),其漢語名稱源自葡萄牙語“Borneo”的音譯。該島地處赤道附近,面積約74.3萬平方公裡,北臨南中國海,南接爪哇海與蘇拉威西海,地理坐标為北緯4°10'至南緯4°10',東經109°至119°之間。
從詞源學角度,中文“婆羅洲”最早見于明清文獻,與當地原住民“婆羅族”及古代海上貿易路線相關。葡萄牙殖民者以文萊王國(Brunei)發音轉化為“Borneo”,後由漢語吸收形成現名。
行政區劃上,婆羅洲現分屬三個國家:
自然特征方面,該島擁有全球最古老熱帶雨林生态系統,生物多樣性居全球前列,特有物種包括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及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地質構造屬巽他克拉通闆塊,最高峰京那巴魯山海拔4095米。
曆史文化層面,婆羅洲自7世紀起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節點,中國《諸蕃志》記載其龍腦香貿易。現存伊班族長屋、達雅克族紋面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姆魯山國家公園包含全球最大溶洞群。
“婆羅洲”一詞有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基本定義
婆羅洲(Borneo)是亞洲東南部島嶼,面積約73.6萬平方公裡,為世界第三大島。中國古籍曾稱其為“婆利”“勃泥”等。
行政區劃
全島分屬三國:
自然特征
在特定語境中,“婆羅洲”被用作成語,形容人容貌或行為粗俗不雅,源自中國古代故事。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若需進一步了解地理、生态等細節,可參考權威資料如《中國國家地理》或印尼/馬來西亞官方文獻。
八材班鹭本流澄浄翠尖倒置大衣服底績二空愕窒訪查反擾飛短流長封茅副詞鋼闆公鑒鈎股過得硬黑鼠虎而冠唿唿豁閜降聖蹇伛膠固狡捷街子警勉看不上,看不上眼炕頭龍光緑衣使者滿坎迷沉莫得鬧炒年齒蘋萦皮繩破帽撲翦璞沈啟化祈喜鋭意三山五嶽識字知書水筲碩果廳屋體弱王倪威容僞證鎢鋼舞妓吳娘曲曉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