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舞的意思、鳴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舞的解釋

鳴叫飛舞。形容歡騰。 唐 盧照鄰 《失群雁》詩:“雲間海上應鳴舞,遠得鵾弦猶獨撫。” 唐 李白 《上雲樂》詩:“五色師子,九苞鳳凰,是老胡雞犬,鳴舞飛帝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鳴舞”是一個具有複合意象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學應用兩個層面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鳴”本義為鳥獸或昆蟲發聲,如《詩經·小雅》中“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舞”指肢體有節奏的律動,《周禮·春官》載“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二字合稱“鳴舞”,最早見于《後漢書·祭祀志》,描述祭祀時“百獸率舞,衆鳥和鳴”的儀典盛況。

在文學語境中,“鳴舞”多呈現三種意境:其一指自然界生物的動态和諧,如柳宗元《钴鉧潭記》中“猿鶴鳴舞,聲振林木”;其二喻指社會歡慶場景,蘇轼《赤壁賦》有“飲酒樂甚,扣舷而歌,鳴舞潛蛟”的描繪;其三衍生出“共鳴共舞”的哲學意蘊,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天人感應”時,引“天地絪缊,萬物鳴舞”為喻。

該詞的文化内涵承載着中國古代“禮樂合一”的思想傳統。據《禮記·樂記》所述,“詩言其志,歌詠其聲,舞動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後樂器從之”,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在《全唐詩》收錄的宮廷樂府詩中尤為常見,如王維《奉和聖制》中“仙樂龍媒下,神臯鳳跸留。霓旌揚景慶,羽蓋俨鳴舞”的記載。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鳴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鳴舞”指鳴叫與飛舞,常用來形容生物(如鳥獸、昆蟲)或自然景象的歡騰狀态。例如,唐代盧照鄰在《失群雁》中寫道:“雲間海上應鳴舞,遠得鵾弦猶獨撫”,描繪了大雁在廣闊天地間鳴叫飛舞的生動畫面。

  2. 文學意象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常通過聲音與動作的結合傳遞情感。如李白《上雲樂》中“五色師子,九苞鳳凰,是老胡雞犬,鳴舞飛帝鄉”,借“鳴舞”渲染神話場景的喧鬧與活力。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鳴舞”,但在特定文學或藝術描述中,仍可能借用其古典意象,表達歡慶、自由等意境。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全唐詩》相關注釋或文學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荒之外闆襲别話筆述跛觋長頭車軲辘崇簡大幽動亸都數斷脊爾乃迩志放賞忿言覆鹿遺蕉服務部箇邊宮堂狗蠅貴節國庫過于滑脈佳麗家蠅井陉口基宇老爺兒厲祟砻琢麥城扪虱而談銘迹内争排字彷像噴燈缥瓷憑依戚促期集碛鹵人排容身三令節陝塞少壯神髓詩劇衰退署拜誦烈田冊推斥脫尖無始鹹泉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