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荒廢。《後漢書·劉平趙孝等傳序》:“田廬取其荒頓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 李賢 注:“頓猶廢也。”《三國志·魏志·锺繇傳》“ 繇 又率諸将讨破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久病淹滞,衆職荒頓,法令失張。” 明 吳承恩 《壽潘母楊孺人六秩序》:“田廬生殖,一心所會,有經制焉。故時仍兇歉,而無荒頓匱乏之憂。”
“荒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荒廢,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或場所因長期無人打理而呈現的廢棄、冷清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荒頓》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某種情況或狀态的荒涼、寂靜、蕭瑟。它表達了一種荒蕪、無人的景象,常用來形容荒蕪的農田、寂靜的村莊或廢棄的地方。
《荒頓》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即草字頭部首(艹)和屯字底部首(屮)。它一共包含了9個筆畫。
《荒頓》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特殊。在《說文解字》中找不到該詞的解釋,因此認為它可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形成的方言或口語詞彙。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荒頓可以寫作“荒遁”或“荒頓”。這兩種寫法中,遁和頓分别代表了“逃避”和“停頓”的意思。
1. 這片廢棄的農田荒頓了很久,連一棵雜草都沒有。
2. 他獨自走過荒頓的街道,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孤寂。
3. 在寒冷的冬天,整個村莊顯得荒頓而寂靜。
組詞:荒涼、荒蕪、寂靜、蕭瑟
近義詞:凄涼、蕭索、寂寞、荒涼
反義詞:繁華、熱鬧、繁忙、熱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