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孝治的意思、孝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孝治的解釋

《孝經·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後用“孝治”謂以孝道治理國家,教化百姓。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闢玄闈以闡化,寝鳴鐘以體國,翼亮孝治,緝熙中教。” 宋 歐陽修 《皇太後還政議合行典禮诏》:“刑於四海之風,必務先於孝治,惟是事親之禮,蓋存有國之規。”《清史稿·禮志五》:“ 順治 十六年,左副都禦史 袁懋功 請舉祫祭,以彰孝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孝治”是中國古代政治倫理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以孝道為核心治理國家、教化百姓的理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源自《孝經·孝治》篇,原文記載:“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 其核心是以孝道作為治國準則,通過家庭倫理的“孝”推及社會與國家治理,形成“家國同構”的政治模式。

  2. 核心理念

    • 由家及國:将子女對父母的孝心延伸為臣民對君主的忠誠,如《孝經》提出“以孝事君則忠”。
    • 教化功能:通過倡導孝道維護社會等級秩序,例如宋代歐陽修曾強調“刑于四海之風,必務先于孝治”()。
  3. 曆史實踐

    • 漢代推行“舉孝廉”制度,将孝行作為選拔官員的标準。
    • 南朝梁代任昉在《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中以“翼亮孝治”贊頌執政者()。
    • 宋明清時期,孝治思想進一步融入法律,如“不孝”被列入“十惡”重罪。
  4. 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孝治也被引申為通過家庭美德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如查字典釋義所述“以良好家風推動社會進步”。

需注意,這一概念具有曆史局限性,其強調的等級觀念與現代平等思想存在差異,但孝文化中的敬老尊親等内涵仍具現實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孝治》詞義解析

《孝治》是指以孝道為核心的善治,旨在強調領導者在治理社會時應尊重、倡導和實踐孝道,以促進和諧穩定的社會發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孝治》一詞的拆分部首為“子”和“心”,其中“子”為部首,“心”為偏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字

《孝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孟子·盛心篇》中:“孝之言曰:‘子貢既死,則孝子以子貢孝之也。’”在《孝治論》中,曾經引用了這句話,強調了孝治的重要性。 在繁體字中,孝治的寫法為「孝治」。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漢字中,孝治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比如,在《康熙字典》中,孝治的寫法為「爻匕㐆月」。然而,現代漢字的标準規範中,孝治的寫法為「子心」。

例句

下面是一些使用孝治的例句:
1. 孝治是一個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
2. 領導者應當以孝治作為治理方針。
3. 孝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組詞

孝治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概念,例如:
1. 孝治社會
2. 孝治精神
3. 孝治教育
4. 孝治家庭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1. 孝政
2. 仁治
3. 倫理治理
反義詞:
1. 惡治
2. 貪政
3. 暴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