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摩勒的意思、庵摩勒的詳細解釋
庵摩勒的解釋
果名。梵語音譯。又稱“餘甘”、“菴摩羅”。果為球形,有棱。 宋 黃庭堅 《更漏子》詞:“菴摩勒,西土果,霜後明珠顆顆。”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菴摩勒》﹝釋名﹞引 陳藏器 曰:“梵書名菴摩勒,又名摩勒落迦果。其味初食苦澀,良久更甘,故曰餘甘。”
詞語分解
- 庵的解釋 庵 ā 圓形草屋(文人的書齋亦多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 小廟(指尼姑居住的):庵堂(尼姑庵)。庵子。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 摩勒的解釋 即紫磨金。金之最美者。《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元嘉 五年,國王 月愛 遣使奉表……奉獻金剛指環、摩勒金環諸寳物、赤白鸚鵡各一頭。” 清 郝懿行 《宋瑣語·言诠》:“摩勒,金之至美者也,即
網絡擴展解釋
庵摩勒是梵語詞“āmalaka”的音譯,中文又稱餘甘子、庵摩羅等,是一種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的植物果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源:源自梵語“āmalaka”,意為“無垢果”,佛教中象征純淨。
- 植物特征:屬大戟科葉下珠屬,果實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1.2-2厘米,表面有淺黃色顆粒狀突起,初食酸澀,回味甘甜。
2.别名與分布
- 常見别名:餘甘、油柑、牛甘果、滇橄榄等。
- 分布區域:主要生長于中國南方,如江西、福建、廣東、雲南等地。
3.藥用價值
- 性味歸經:味甘、酸、澀,性涼;歸肺、胃經。
- 主要功效:
- 清熱利咽:緩解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白喉。
- 潤肺化痰:治療咳嗽、肺熱痰多。
- 生津止渴:改善煩熱口渴,輔助降血壓。
- 用法用量:煎湯内服15-30克,或鮮果榨汁外用(如生發)。
4.文化記載
- 宋代黃庭堅《更漏子》詞中提及:“庵摩勒,西土果,霜後明珠顆顆”,描述其果實晶瑩如珠。
- 《本草綱目》記載其“初食苦澀,良久更甘”,故得名“餘甘”。
如需進一步了解藥用配伍或種植信息,可參考權威中醫藥典籍或相關百科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庵摩勒(ān mó lè)是一個漢字詞,其意思是指寺廟或佛教寺院。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
庵(ān):指廟宇
摩(mó):是一個常見的部首,指摩擦或摩挲
勒(lè):是一個常見部首,指用力壓制或控制
筆畫:
庵摩勒這個詞總共有9個筆畫,庵(5畫)、摩(7畫)、勒(7畫)。
來源:
庵摩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在佛教中,寺廟是修行和學習的地方,所以庵摩勒用來指代佛教的寺廟。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庵摩勒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庵摩勒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我無法提供,因為在現代漢字中,庵摩勒的寫法已經固定,沒有變化。
例句:
1.我喜歡去附近的庵摩勒裡靜修。
2.這座庵摩勒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廟。
組詞:
庵摩勒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例如:
庵堂、庵院、摩挲、勒令等。
近義詞:
庵堂、廟宇、寺院
反義詞:
非庵摩勒,即非寺廟相關的詞語,例如:家、辦公室等。
以上就是關于庵摩勒這個詞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