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稱首的意思、稱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稱首的解釋

第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然而 魏 時話言,必以 元封 為稱首。”《北史·張蒲傳》:“ 蒲 在謀臣之列,屢出為将,朝廷論之,常以為稱首。”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學者不以時月考之,每語 屯田 必為稱首,可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稱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析
    由“稱”(自稱、标榜)和“首”(首位、首領)組成,字面可理解為“自居為首位”或“被公認為第一”。

  2. 核心詞義

    • 主動含義:指自我标榜為首領或最高地位(如提到的“自居為最高”)。
    • 被動含義:指被他人公認或推舉為第一(如、3中引用的古籍例證)。

二、使用場景與例證

  1. 文學評價
    常用于贊譽某人在特定領域的卓越地位。例如:

    劉勰《文心雕龍·才略》:“魏時話言,必以元封為稱首。”
    此處指曹魏時期的言論以“元封”為最高典範。

  2. 曆史人物評價
    《北史·張蒲傳》提到:“蒲在謀臣之列,屢出為将,朝廷論之,常以為稱首。”
    意為張蒲在謀臣中被公認為第一。

  3. 詩詞領域
    如李清照(易安)和辛棄疾(幼安)被并稱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心雕龍》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稱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稱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對事物一開始之時就能準确判斷其好壞。它常用來形容人的眼光敏銳,能夠憑借經驗和直覺對事物進行初步評判。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稱首》的字是由兩個部首組成:一個是“禾”,表示莊稼的意思,另一個是“心”,表示心靈的意思。它共有6個筆畫。

來源

《稱首》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農民在收割莊稼時,通過觀察莊稼的外觀、質量等來判斷它的好壞。後來,這個詩中的“稱首”,逐漸演變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對事物的準确判斷。

繁體

《稱首》這個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稱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很多種,與現在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稱首》這個成語的寫法是「稱頭」。

例句

他對人品的判斷總是很準确,可以說是個非常善于《稱首》的人。

組詞

稱道、稱心、稱號、首領、稱職

近義詞

鑿鑿有據、洞察事理、一目了然、眼光敏銳

反義詞

含糊其辭、不明不白、瞎貓碰死耗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