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的意思、得道多助的詳細解釋
得道多助的解釋
[a just cause enjoys abundant support] 謂有正義,就能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和幫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詳細解釋
謂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元 陳草庵 《山坡羊》曲:“勸漁家,共樵家,從今莫講賢愚話,得道多助失道寡,賢,也在他,愚,也在他。” ********* 《軍人精神教育》第二章:“我則得道多助,彼則衆叛親離。軍隊雖多,猶市人也;槍械雖足,猶外府也。”
詞語分解
- 得道的解釋 ∶指符合正義得道多助 ∶指道教、佛教修行達到非凡的境界詳細解釋.古代道家謂順應自然、與天合一的境界。《莊子·知北遊》:“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泛指知曉事理。 郭沫若 《
- 多助的解釋 得到外界許多支援和幫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網絡擴展解釋
“得道多助”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
出處與原文
該成語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原文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意為:遵循道義的人會獲得廣泛支持,背離道義者則孤立無援。
-
核心含義
“得道”指符合道義或正義的行為,“多助”即得到多數人的支持。整體強調正義事業會赢得人心,而違背道義則衆叛親離。深層體現了儒家“仁政”思想,主張以德服人而非武力統治。
-
延伸解釋
- 古代語境中,“道”常指治國理念(如孟子主張的仁政);
- 現代用法擴展至個人或集體行為,強調道德準則的重要性;
- 反義為“失道寡助”,二者常對比使用。
-
應用示例
孫中山曾在《軍人精神教育》中以“我則得道多助,彼則衆叛親離”形容革命形勢,現代多用于描述正義行動獲得廣泛聲援的場景。
注音與結構:拼音為“dé dào duō zhù”,屬主謂式成語,可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勸誡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道多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得到真理的指引後,會得到更多的幫助與支持。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得道”、“多”和“助”三個部分。其中,“得道”意為獲取真理或道德準則,“多”表示多數或大量,“助”表示幫助或支持。
得道多助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蕩》一章。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得道多助可以寫作“得道多助”,其中的“得”字包含了“彳”和“寸”兩個部首,筆畫數為7;“道”字包含了“辶”和“首”兩個部首,筆畫數為11;“多”字包含了“夕”和“一”兩個部首,筆畫數為6;“助”字包含了“且”和“力”兩個部首,筆畫數為7。
以下為得道多助成語的例句: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隻要我們走正道,就會得到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2. 在學習的道路上,隻要勤奮努力,得道多助是一定的。
3. 相信自己的能力,得道多助不是夢想。
一些與得道多助相關的組詞有:得道、得助、失助、走正道等。
近義詞可以是:道德高尚,道德修養,德行高尚等。
反義詞可能是:得道失助、跑偏、迷失方向等。
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