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雷轟薦福碑的意思、雷轟薦福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雷轟薦福碑的解釋

宋 惠洪 《冷齋夜話》卷二載, 範文正公 ( 仲淹 )鎮 鄱陽 時,有書生上詩甚工,并自言平生未嘗飽,天下寒餓無出我右者。時盛行 歐陽率更 字,其所寫薦福碑墨本值千錢。 文正 準備為之拓印一千本,使售于京師。紙墨已具,一夕雷擊碎其碑。後用“雷轟薦福碑”作為命途多舛,所至失意的典故。 宋 蘇轼 《窮措大》詩:“一夕雷轟薦福碑。” 元 張可久 《賣花聲·客況》曲:“十年落魄江濱客,幾度雷轟薦福碑。”《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運去雷轟薦福碑,時來風送 滕王閣 。”

網絡擴展解釋

“雷轟薦福碑”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象征命運坎坷的典故,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典故出處

  1. 故事來源
    出自宋代惠洪《冷齋夜話》:範仲淹在饒州(今江西鄱陽)為官時,遇一貧困書生獻詩。範仲淹見其才華,打算将歐陽詢(唐代書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故稱“歐陽率更”)所書的薦福寺碑文拓印千份,讓書生售賣以解困。然而,碑石在拓印前夜被雷擊碎,書生因此失去翻身機會。

二、核心含義

  1. 象征意義
    該典故被用來比喻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尤其指讀書人遭遇意外打擊或懷才不遇。如《警世通言》中詩句:“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以對比“好運時事事順遂,厄運時禍不單行”。

三、文學應用

  1. 詩詞與戲曲中的引用
    • 元代張可久在散曲中寫道:“十年落魄江濱客,幾度雷轟薦福碑”,借以表達自身坎坷經曆。
    • 蘇轼詩句“一夕雷轟薦福碑”也化用此典,強化了其文化影響力。

四、相關背景

  1. 薦福碑與歐陽詢
    薦福寺位于鄱陽薦福山(今鄱陽一中内),碑文由歐陽詢書寫,因書法精湛,拓本價值千金。原碑已毀于雷擊,現存碑為後世重刻。

  2. 文化演變
    典故從最初的“命運無常”逐漸衍生出對人生際遇的感慨,成為元曲、明清小說中常見的意象,如《迷青瑣倩女離魂》中用“雷轟薦福碑”詛咒負心人。


這一典故通過具體的曆史故事,将個人命運與不可控的外界因素結合,深刻反映了古代文人對人生際遇的無奈與自嘲。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雷轟薦福碑》的意思

《雷轟薦福碑》是一個成語,一般用來形容某個事件、行動或言論非常突出,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重要性。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像雷轟一樣聲震天際,像福碑一樣具有祝福之意,象征着某個事件或行動對人們産生積極的影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雷轟薦福碑》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3個部首和21個筆畫。

具體的拆分如下:

來源

《雷轟薦福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地方志《申遺歲時紀質疑轶》中,原文為“大宛公叫韓軍人事:人人隻曾疑嵩山神震,雷轟薦福碑中可見者;後來方信之。拟往正都革心費褫盜之氣。”

繁體與古時候漢字寫法

《雷轟薦福碑》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差異。

例句

他的演講像雷轟薦福碑一樣,給在場的觀衆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和啟發。

組詞

雷聲轟鳴、薦書、福氣、福石、碑文

近義詞

影響深遠、聲勢浩大、卓見效果

反義詞

微不足道、無關緊要、無聲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