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露的意思、殘露的詳細解釋
殘露的解釋
殘馀的露水。 唐太宗 《小山賦》:“承墜宇之殘露,挂低空之斷絲。” 金 元好問 《湘夫人詠》:“ 九嶷山 高猿夜啼,竹枝無聲堕殘露。” 劉半農 《遊香山紀事》詩:“朝陽浴馬頭,殘露濕馬足。”
詞語分解
- 殘的解釋 殘 (殘) á 害,毀壞:殘害。摧殘。 不完全,餘下的:殘餘。殘陽。殘存。殘廢。殘佚。苟延殘喘。 兇惡:殘忍。殘酷。兇殘。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 露的解釋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無遮蓋:露天。露宿。露營。 加入藥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飲料或藥劑:露酒。枇杷露。 滋潤:覆露萬民。 表現,
專業解析
“殘露”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無直接收錄的釋義,它是一個相對生僻或具有特定語境的組合詞。根據其構成語素“殘”與“露”的常用含義,并結合相關文獻的使用實例,其含義可作如下解釋:
-
字面義與核心意象:
- 殘: 指殘餘、剩餘、不完整、将盡的事物。常帶有衰敗、消逝的意味(如“殘陽”“殘雪”)。
- 露: 指露水,即空氣中的水汽在夜間遇冷凝結于地面或物體表面的水珠。常象征短暫、易逝、純淨或自然現象。
- 組合義: “殘露”字面上指殘留的、即将消失的露水。這個意象常出現在描繪清晨或特定自然場景的文學作品中,用以烘托時光流逝、美好短暫或清冷孤寂的氛圍。
-
文學與詩歌中的引申義:
在文學創作(尤其是古典詩詞)中,“殘露”常被用作一個意象符號,承載更豐富的内涵:
- 象征時光易逝、生命短暫: 露水日出即幹,殘露更是所剩無幾,常被用來比喻美好時光的尾聲、青春的消逝或生命的脆弱。例如,描繪清晨将盡時,花葉上僅存的露珠。
- 烘托清冷、孤寂、蕭瑟的氛圍: 殘留的露水常與清晨的涼意、秋日的蕭瑟相聯繫,用于渲染一種冷清、寂寥或略帶哀愁的環境與心境。
- 指代殘餘的淚痕或痕迹: 在更具體的語境中(尤其在詩詞中),有時可引申比喻為殘留的淚珠或其他類似露珠的痕迹(如酒滴)。
“殘露”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殘餘的、即将幹涸的露水。它主要作為一個文學意象存在于詩歌、散文等創作中,用以:
- 描繪特定自然場景(如清晨将盡時的景象)。
- 象征時光流逝、美好易逝或生命的短暫。
- 烘托清冷、孤寂、蕭索的情感氛圍。
- 在特定語境下,可引申指殘餘的淚痕或其他類似痕迹。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
由于“殘露”非詞典标準詞條,其釋義主要基于對構成語素的标準釋義及文學作品中實際用例的分析。以下權威漢語工具書為理解“殘”與“露”的本義提供了基礎依據: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是漢語詞彙釋義的權威标準。
- 《漢語大詞典》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收錄古今漢語詞彙最為完備,對語素義項解釋詳盡。
- 《辭源》(第三版) - 商務印書館出版。側重古漢語語源及詞義演變,對理解古典文學中的詞彙意象尤為重要。
請注意:具體文學作品中對“殘露”意象的運用,需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精确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
“殘露”是一個文學性較強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釋義
殘露指殘餘的露水,多用于描繪清晨或夜晚後未完全消散的露珠,常帶有清冷、孤寂的意境。例如:
- 唐太宗《小山賦》中“承墜宇之殘露,挂低空之斷絲”,形容露水從屋檐滴落的情景。
- 劉半農《遊香山紀事》詩:“朝陽浴馬頭,殘露濕馬足”,通過殘露與朝陽的對比,表現清晨的靜谧。
2. 文學意象
在古詩詞中,“殘露”常與自然景物結合,營造凄涼、孤清的氛圍:
- 元好問《湘夫人詠》:“竹枝無聲堕殘露”,以竹枝上的殘露暗喻哀思。
- 李賀《過華清宮》:“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借殘露渲染宮廷的衰敗感。
3. 發音與詞源
- 注音:一般讀作cán lù(部分方言或古籍中可能為“cán lòu”)。
- 構詞:“殘”指殘餘、未完全消散,“露”即露水,二字組合強調露水殘留的狀态。
4. 擴展信息
- 近義詞:晨露、餘露(但“殘露”更側重“殘存”的時間感)。
- 反義詞:新露、朝露(強調清晨新鮮的露水)。
“殘露”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詞,通過描繪殘留的露水,傳遞時光流逝、孤寂清冷的情感。其用法多見于詩詞賦作,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仍可在文學創作或賞析中見到。如需更多詩詞例證,可參考《小山賦》《湘夫人詠》等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坐待斃百丈竿頭徧儛粃斁鼻皻搏谷不遑甯息彩鳌潮汐能琤琮成冠城市居民崇朝捶胸跌足村野地主之誼惡相儀匪儀高論亘絕挂星查貴秀過節兒喝報節分節候街泉亭濟濟漆漆九疑刊究扣發來方老誖寮位廬山鹵煙馬角烏白沒事村暖霭平心持正恰才啟誨氣淩霄漢崎峣肉頭戶掃望觞歌生搬硬套書禮順理成章司配令桃觀停絶陀隧外秧兒危如累卵文盲無實五四青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