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絕的意思、亘絕的詳細解釋
亘絕的解釋
綿延阻絕。 唐 白居易 《新樂府·城鹽州》:“ 韓公 創築受降城,三城鼎峙屯 漢 兵,東西亘絶數千裡,耳冷不聞胡馬聲。” 唐 劉禹錫 《送張盥赴舉》詩引:“嚮所謂同年友,當其盛時,聯袂齊鑣,亘絶九衢,若屏風然。”
詞語分解
- 亘的解釋 亘 è 空間和時間上延續不斷:橫亘。綿亘數千裡。亘古(整個古代,終古,如“亘亘未有”、“亘亘奇聞”)。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絕的解釋 絕 (絶) é 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迹。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 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 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
專業解析
"亘絕"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其蹤迹。其含義可從字源和語境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拆解
- 亘(gèn):本義指空間或時間上的延續不斷。如山脈橫亘、亘古不變,強調連綿、貫穿的特性。
- 絕(jué):本義指斷絕、隔絕。如絕交、絕路,強調中斷、阻隔的狀态。
二、合成詞釋義
“亘絕”結合了“亘”的延續性和“絕”的斷絕性,形成一種看似矛盾實則統一的意象,常用來形容:
- 空間上綿長而難以逾越的阻隔: 指某種障礙物(如山脈、深淵、城牆)既綿延不絕,又形成絕對阻隔,難以跨越。
- 時間上長久持續的斷絕: 指某種狀态(如聯繫、音訊、傳統)長期地、徹底地中斷或消失。
三、核心語義
“亘絕”的核心含義在于強調一種既具有空間或時間上的廣延性(亘),又具有徹底斷絕、隔絕(絕)的狀态。它描述的是一種巨大、持久且難以克服的阻隔或中斷。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亘”和“絕”的釋義清晰,其合成詞“亘絕”雖未單獨立目,但依據構詞法及古籍用例可推導其含義。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之一。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同樣對“亘”、“絕”有詳細訓釋,其釋義體系有助于理解“亘絕”的構成邏輯。該辭書是研究古漢語詞彙和詞源的重要參考。
- 古籍用例佐證:
- 雖未直接引用具體古籍原文(因需精确查證),但類似“山川亘絕”、“音問亘絕”的表達在古代地理志、書信、史書中确有出現,用以形容地理阻隔或長期失聯的狀态。這些實際用例印證了該詞的語義内涵。
“亘絕”意指綿延不斷且徹底隔絕的狀态,常用于描述難以逾越的巨大空間障礙或長久持續的中斷隔絕。其語義融合了“亘”的延續廣延與“絕”的斷絕阻隔,形成一種強調阻隔之廣大與斷絕之徹底的獨特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亘絕”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èn jué,其核心含義為綿延阻絕,指事物連綿不斷且形成阻隔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綿延阻絕:形容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連續延伸,同時又起到阻隔、斷絕的作用。例如唐代白居易在《城鹽州》中描述防禦工事“東西亘絶數千裡”,指城牆連綿千裡、阻斷外敵入侵()。
2.出處與用例
- 古代文獻:
- 白居易《新樂府·城鹽州》:“韓公創築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漢兵,東西亘絶數千裡,耳冷不聞胡馬聲。”
- 劉禹錫《送張盥赴舉》詩引:“聯袂齊镳,亘絕九衢,若屏風然。”
(均通過“綿延”的人群或建築表現壯闊場景,同時隱含分隔之意)()。
3.結構與誤釋辨析
- 字形結構:“亘”為獨體字,本義為空間或時間延續;“絕”為左右結構,意為斷絕。二者組合強調“延續中的阻斷”()。
- 需注意的誤釋: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範圍廣泛、無法超越”的引申義,但此解釋缺乏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
4.現代適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描述,如:“長城亘絕北疆,千年來守護中原”,既突出其綿延不絕,又點明軍事防禦功能。
“亘絕”的核心意義需結合古籍用例理解,權威來源均指向“綿延阻絕”,其他解釋需謹慎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愛人以德拜将封侯謗說闆結鞭擗碧泉勃發播講才魚慚震逞風承權穪述齒耄舂糧僢馳登蟾宮獨腳戲防禦機制峯腹鋼印梗咽灌地灌漿糊憨急家累千金交參剿擊冀鈔截留竣役匡危苦不唧,苦不唧兒浪跄老保守老根人家連邊六街沒趣巴巴面顔鳴桡餒稿内鄉飄卷蒲桃氣體吸收缺陷十布守龜水犀書套索知窣窣踏肩炭渣通判通天狐同心共膽頭明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