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露的意思、残露的详细解释
残露的解释
残馀的露水。 唐太宗 《小山赋》:“承坠宇之残露,挂低空之断丝。” 金 元好问 《湘夫人咏》:“ 九嶷山 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朝阳浴马头,残露湿马足。”
词语分解
- 残的解释 残 (殘) á 害,毁坏:残害。摧残。 不完全,余下的:残余。残阳。残存。残废。残佚。苟延残喘。 凶恶:残忍。残酷。凶残。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 露的解释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滋润:覆露万民。 表现,
网络扩展解释
“残露”是一个文学性较强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 基本释义
残露指残余的露水,多用于描绘清晨或夜晚后未完全消散的露珠,常带有清冷、孤寂的意境。例如:
- 唐太宗《小山赋》中“承坠宇之残露,挂低空之断丝”,形容露水从屋檐滴落的情景。
- 刘半农《游香山纪事》诗:“朝阳浴马头,残露湿马足”,通过残露与朝阳的对比,表现清晨的静谧。
2. 文学意象
在古诗词中,“残露”常与自然景物结合,营造凄凉、孤清的氛围:
- 元好问《湘夫人咏》:“竹枝无声堕残露”,以竹枝上的残露暗喻哀思。
- 李贺《过华清宫》:“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借残露渲染宫廷的衰败感。
3. 发音与词源
- 注音:一般读作cán lù(部分方言或古籍中可能为“cán lòu”)。
- 构词:“残”指残余、未完全消散,“露”即露水,二字组合强调露水残留的状态。
4. 扩展信息
- 近义词:晨露、余露(但“残露”更侧重“残存”的时间感)。
- 反义词:新露、朝露(强调清晨新鲜的露水)。
“残露”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词,通过描绘残留的露水,传递时光流逝、孤寂清冷的情感。其用法多见于诗词赋作,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仍可在文学创作或赏析中见到。如需更多诗词例证,可参考《小山赋》《湘夫人咏》等作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残露【cán l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残和露。下面是有关这个词语的一些解释和相关信息:
- 残:表示部分残余、没有完整或完全,也可以指残缺不全或残缺不全的东西。
- 露:表示展示、出现或显露在外界之中,也可以指露天或显露出来的液体(如露水)。
这个词的来源和繁体写法与其现代简体写法相同。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现代中国,我们使用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相似。
以下是一个关于残露的例句:
- 梅雨过后,叶子上残留着露珠。
- 夜晚的草地上,星星点点的残露在草叶上闪耀着光芒。
与残露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残余、残缺、显露、露珠等。
一些与残露相近或类似的词语有:残存、剩余、暴露等。
与残露相反的一些词语可能包括:完整、完全、隐藏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