琤琮的意思、琤琮的詳細解釋
琤琮的解釋
象聲詞。 宋 範成大 《歲旱邑人禱第五羅漢得雨》詩:“海山之湫龍所宮,濺瀑下赴聲琤琮。” 清 陳維崧 《采桑子·為汪蛟門舍人題畫冊十二幀》詞:“戞觸疏筠,斷續停勻,幾陣琤琮似有人。” 吳組缃 《山洪》十七:“ 三官 朦甩胧醒過來,聽到那些玻璃條發出琤琮的鳴聲。”
詞語分解
- 琤的解釋 琤 ē 〔琤琤〕象聲詞,玉器相擊聲,琴聲或水流聲。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 琮的解釋 琮 ó 古代一種玉器,外邊八角,中間圓形,常用作祭地的禮器。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琤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ēng cóng(),屬于象聲詞,主要用于形容玉石碰撞、水流擊石等清脆悅耳的聲音,也可引申為對文學或音樂作品的贊美。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本義
指玉石相互撞擊或水流拍打岩石時發出的清脆聲響,如“琤琮流水”“玉佩琤琮”。
例句:宋代範成大詩中“濺瀑下赴聲琤琮”,即用此描繪瀑布飛濺的聲響。
-
比喻義
引申為形容文章、音樂等作品的優美動人,強調其韻律或意境如美玉般清亮高雅。例如:“琴聲琤琮,如訴衷腸。”
二、用法與擴展
- 詞性特點:
屬于拟聲詞,常以疊詞形式(如“琤琤琮琮”)增強音律感,多用于文學描寫。
- 近義詞:
“叮咚”“泠泠”“淙淙”等,均用于描述清脆的聲響。
- 書寫筆順:
“琤”字筆順為橫、橫、豎、提、撇、橫鈎等;“琮”字筆順含橫、豎、提、點、橫鈎等。
三、文學與典籍引用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常見,例如:
- 清代陳維崧詞中“幾陣琤琮似有人”,描寫竹枝輕觸的聲響;
- 現代作家吳組缃用“玻璃條發出琤琮的鳴聲”表現細膩的聽覺畫面。
四、注意事項
- 與“琮琤”的區别:
兩者為同素異序詞,均表聲音,但“琤琮”更常用。
- 適用場景:
多用于詩歌、散文等文藝創作,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玉器“琮”的形制或文化寓意,可參考中關于祭祀禮器的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琤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瑞(石頭)和長(長的意思)。它由14個筆畫組成。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複雜,據說與古代的玉器有關。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瓴瑿」。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現代漢字的寫法是「琤琮」。下面是一個例句:她手中佩戴着一串閃閃發光的琤琮。 組詞方面暫無相關信息,近義詞和反義詞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