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遑甯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事務繁忙、時間緊迫,以至于沒有閑暇得以安甯休息。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詞解析
指"來不及"或"沒有閑暇"。《爾雅·釋言》:"遑,暇也。"《詩經·小雅·小弁》:"心之憂矣,不遑假寐"即用此意。
"甯"意為安甯,"息"指休息、停歇。"甯息"合用表示安定歇息的狀态,如《後漢書·班固傳》載"海内安甯,家給人足"。
二、成語釋義
不遑甯息
直譯為"無暇安甯休息",引申為因事務繁重而終日忙碌,無法得到片刻喘息。其語義重心強調客觀事務的緊迫性與主體的被動忙碌狀态,多用于書面語境。
例: 《晉書·祖逖傳》:"(逖)躬自儉約,督課農桑,克己務施……不遑甯息,以圖進取。"
三、典籍用例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鄭玄箋注:"君子居外無暇甯息,家人盼其早歸。" 此注可視作成語的早期雛形。
"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将曰:‘聞雷鼓聲,皆大呼俱進……’遂不遑甯息,激戰竟日。" 此處生動刻畫将領征戰時的緊迫狀态。
四、近義辨析
五、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高壓工作、緊急任務或曆史人物勤政事迹。
例: "項目截止日前,團隊不遑甯息,連續通宵趕工。"
權威參考來源:
“不遑甯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指沒有閑暇時間過安甯的日子,形容忙于應對繁重或緊急的事務,無法休息。該詞強調因事務纏身而無法享受平靜生活,與“不遑甯處”同義。
出自《三國志·吳書·韋曜傳》:
“故勉精曆操,晨興夜寐不遑甯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意為:因此勉勵自己精進操守,早起晚睡不得安甯,曆經歲月,日複一日堅持。)
唐代房玄齡《晉書·涼武昭王傳》中曾引用:
“微臣所以叩心絕氣,忘寝與食,雕肝焦慮,不遑甯息者也。”
總結來看,該成語多用于形容因事務繁忙而無法停歇的狀态,適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或《晉書》相關篇章。
翺翥稱诩舂爨代管大九州稻飯達心得人意東窗婦豆渣輀輪泛溢豐棱府幕榑木灌暢好玩赫烜後七子厚言會利稭子金珂盡情酒枚哜咨口珠輪輻駱賓王慢服馬牙瞑瞞木主攀鱗蟠辟平楚前武敲打奇侅磬口梅七事绻绻三支申達蛇妖市虎爽爽四大金剛悚企素呾纜蘇門四學士素祇通知書推挹鳁鲸洿穢五嶺武猛無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