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慎而有信。《墨子·尚同中》:“故古者聖王之為刑政賞譽也,甚(其)明察以審信。”
“審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ěn xìn,其核心含義為審慎而有信,強調在行事或判斷時既保持謹慎周密的态度,又不失誠信可靠的原則。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由“審”和“信”兩字組成: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墨子·尚同中》,原文提到:“故古者聖王之為刑政賞譽也,甚明察以審信。”這裡指古代聖王在制定刑法、政令及賞罰時,既需明辨是非,又需秉持誠信原則。
應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行為,強調在重要事務中既要細緻考量,又要堅守信用。例如:在決策時需“審信”兼備,避免草率或失信。
權威性補充
根據漢典等工具書,“審信”屬于較正式的書面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常見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
總結來看,“審信”融合了理性與德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慎思與誠信并重的價值取向。
《審信》(shěn xìn)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審”是指審查、審理的意思,“信”是指信任、相信的意思。因此,《審信》的意思是審查信任、審核信任的意思。
《審信》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心”,分别是“言字旁”和“心字旁”。其中,“言”是表示語言、說話的意思,是漢字中的常用部首之一;“心”是指心髒、心靈的意思,也是漢字中的常見部首。根據部首字典,部首“言”的筆畫數為二,部首“心”的筆畫數為四。
《審信》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書法家蘭亭集序中的一句:“審其本,而後知其所趨。”其中,“審信”用來形容審查事物的本質,并進而了解事物的發展方向。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一種思想觀念或方法。
《審信》的繁體字為「審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雖然《審信》的意思沒有改變,但字形有所差異。古代寫作“審信”或“審與信”,而現代簡化後變為了《審信》。
1. 作為公司的財務經理,他要對所有財務報表進行審信。
2. 法官必須以客觀公正的态度審信案件。
- 審查信任
- 審核信任
- 審計信任
- 信任危機
- 信任關系
- 真實審核
- 核查可信
- 确認可靠
- 盲信
- 不信任
- 虛假審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