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寔遺盜的意思、陳寔遺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寔遺盜的解釋

《後漢書·陳寔傳》:“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梁上。 寔 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 寔 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後因以“陳寔遺盜”為以仁德感動竊賊棄惡從善之典故。 五代 李瀚 《蒙求》:“ 黃向 訪主, 陳寔 遺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陳寔遺盜"是源自東漢典故的成語,記載于《後漢書·陳寔傳》。該典故由"陳寔"和"遺盜"兩部分構成:陳寔字仲弓,是東漢名士;"遺盜"指其感化盜賊的行為。其核心内涵是通過德教化解矛盾,體現了儒家"以德化人"的思想。

據《資治通鑒》記載,典故發生于陳寔任太丘長期間。有盜賊夜入其室,藏于房梁。陳寔察覺後并未聲張,而是召集子孫訓誡:"人當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盜賊聞言大慚,自投于地請罪。陳寔非但未加責罰,反而贈絹兩匹勸其改過,自此縣内盜行絕迹。

該典故衍生出三層文化内涵:

  1. 德治教化:主張通過道德感召而非刑罰約束改變他人,《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思想的具體實踐
  2. 人性本善:印證孟子性善論,認為惡行多源于環境習染,通過教育可複歸本善
  3. 領導智慧:展現管理者寬嚴相濟的治理藝術,既有原則又不失仁厚

此典故被後世廣泛應用于教育、管理等領域,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評其為"化民成俗之典範"。成語結構上屬主謂賓結構,"遺"作"遺留"解,喻指陳寔用德行給盜賊留下改過自新的契機。

網絡擴展解釋

“陳寔遺盜”是源自東漢名士陳寔的典故,比喻以仁德感化他人、促使其改過向善的義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典故背景

東漢時期,陳寔(字仲弓)為人寬厚仁德。某夜有小偷潛入其家,藏于房梁上。陳寔發現後并未抓捕,而是借機教育子孫:“人應自我勉勵,惡習多因後天養成,正如梁上君子。”小偷聞言羞愧難當,主動認錯。陳寔不僅寬恕了他,還贈其絲絹以解貧困。此後,當地盜竊之風大減。

核心含義

  1. 以德化人:強調通過感化而非懲罰引導犯錯者改過自新,體現“教化為先”的理念。
  2. 關注根源:陳寔指出小偷行為多因貧困所迫,主張從社會根源解決問題。
  3. 成語衍生:故事衍生出“梁上君子”一詞,成為小偷的雅稱,也用于形容脫離實際的人。

現代啟示

該典故被廣泛用于強調教育、寬容與社會關懷的重要性,尤其在司法和道德教育領域,提倡以理解與幫扶替代簡單懲戒。

注意:部分資料(如)誤将“遺盜”解釋為“財物被盜”,實為訛傳。正确含義應為“贈物感化盜賊”。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管筆調梹榔避衰不二法侈溢重修舊好刺探氹肥打顫伏中感慰骾樸圭景寒煙含漬豪崄黑丸衡鏡後來人狐鳴篝火火兜牆怙勢嚼子晉鼎龜裂軍行空養廊室料知烈度利建靈人龍筋龍舟路塵曼理密谏謬認排仗破擊輕浮情深骨肉認屐三張十六才子授堂屬詞比事塔鈴田字草脫若拖堂文官武藝襄羊銜酷霄堮蕭何挾筴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