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險的意思、負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險的解釋

亦作“ 負嶮 ”。憑借險固的地形。《三國志·魏志·劉廙傳》:“今以海内之兵,百勝之威,而 孫權 負險於 吳 , 劉備 不賓於 蜀 。” 晉 陸雲 《吳故丞相陸公诔》:“ 劉 王負嶮,寇我西鄰。” 唐 韋貫之 《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蠢爾 庸 蜀 ,負險專地,帝謂 南平 ,總戎為帥。” 明 歸有光 《送嘉定縣令序》:“一二小丑,負險逋誅,出入洪波,肆行鈔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負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負險”原指憑借險要地形進行防禦或對抗,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軍事語境。核心由兩個語素構成:

部分文獻中亦寫作“負崄”或“負嶮”,屬于異體字現象。


二、文獻例證

  1. 曆史典籍
    《三國志·魏志·劉廙傳》提到:“孫權負險于吳,劉備不賓于蜀”,描述孫權憑借吳地險要地形割據一方。
  2. 詩詞碑文
    明代胡翰詩句“負險恒自固”及唐代韋貫之碑文“蠢爾庸蜀,負險專地”均強調地形在戰略中的作用。

三、實際用法

  1. 軍事場景
    如的例句:“孫策負險固守”,體現據守險要的戰術。
  2. 文學比喻
    宋代蘇轼詩“雲昔李将軍,負險乘衰叔”,暗喻利用環境優勢。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5、7等來源的詳細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險

負險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負”和“險”兩個字組成。

首先,我們來看組成這個詞語的部首和筆畫。

“負”字的部首是“貝”,它由4個筆畫組成。而“險”字的部首是“阝”,它由3個筆畫構成。

其次,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詞語的來源。負險是指承擔危險或負責任的意思,常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決策具有風險或不安全的特點。

除了簡體字“負險”,在繁體漢字中,它的寫法為“負險”。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例如,有人主張将“負險”寫作“負險”或“負危”,但現代标準漢字的寫法仍然是“負險”。

下面是幾個使用負險的例句:

1. 他毅然決定負險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2. 這個項目存在很大的風險,我們要慎重考慮并負險承擔。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與“負險”相關的詞語。

組詞:冒險、負重、負責、背負

近義詞:危險、風險、冒險

反義詞:安全、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