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屐的意思、履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屐的解釋

(1).鞋。 明 方孝孺 《見山堂記》:“敝履屐、勞軀體而不知厭,則其所得者狹矣。”

(2).借指腳。 元 黃溍 《石台分韻得下字》詩:“白雲與翠霧,夐在履屐下。”

(3).見“ 履屐間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履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ǚ jī(),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鞋”,如明代方孝孺《見山堂記》中的例句:“敝履屐、勞軀體而不知厭,則其所得者狹矣。”。此處“履屐”即指破舊的鞋子。

  2. 引申含義
    借代“腳”,如元代黃溍的詩句:“白雲與翠霧,夐在履屐下。”,意為雲霧仿佛在腳下。

  3. 特殊用法
    與“履屐間”相關,該詞多用于古漢語語境中,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分析,可能表示“步履之間”或“足迹所及之處”。

“履屐”既可指具體的鞋,也可引申為腳或步履,常見于古典文學。更詳細的古籍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屐(lǚ jī)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穿着木屐。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部,右邊是“⽬”部。其中,“⾾”部是腳的意思,與腳相關的字都會包含這個部首。履屐這個詞的筆畫數是8畫,是一個較為簡單的字。 履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常會穿着木屐出門工作或活動。履是指穿着,踩着的意思,“履行”就是實現、執行的意思,而“履曆”則表示個人的經曆和事迹。屐是一種鞋子,用木材制成,供人們在戶外行走時保護腳底。而“屐”字也常常用來形容文字方塊狀,與木屐的形狀相似。 對于繁體字,履屐的寫法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履的上方有一個“革”字旁,表示用革制成的鞋履。而屐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以下是履屐這兩個字的使用例句: 1. 他穿上了他的履屐,準備出門工作。 2. 我的祖先在農田裡穿着木屐勞作。 3. 履屐登山需要注意腳的穩定和平衡。 組詞:履曆,履行,履帶,履約,履職 近義詞:穿鞋,踏上,穿靴 反義詞:赤腳,脫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