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文的意思、身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文的解釋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 ﹞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隱,焉用文為?’”本謂人身的文飾,後以“身文”借指人際交往中的禮儀和言語修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舊唐書·崔珙傳》:“禮樂二事,以為身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身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以自身的行為舉止作為禮樂教化的體現和典範。它強調個人的外在行為、儀态和修養是内在道德與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儒家“文質彬彬”思想的體現。

其具體釋義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字面拆解與核心概念:

    • 身: 指人的身體、自身、行為。
    • 文: 本義指紋理、花紋,引申為禮樂制度、文化修養、文采、修飾、儀表等。在這裡主要指符合禮樂規範的言行舉止、威儀風範。
    • 身文: 合起來意指“身體的文飾”或“自身的文采”,即通過符合禮儀規範的行為舉止、端莊得體的儀态來展現個人的内在修養和文化底蘊。它是内在德行(“質”)的外在表現(“文”)。
  2. 文化内涵與儒家思想:

    • 該詞體現了儒家思想中重視個人修身與外在表現相統一的觀念。儒家認為,真正的君子不僅要有内在的仁德(質),還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符合禮樂規範的外在儀态和行為(文),做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 “身文”強調個人的行為舉止本身就是一種教化力量,是社會禮儀和道德規範的活生生的體現。一個人的“身文”如何,直接反映其修養水平,并影響他人和社會風氣。
  3. 用法與語境:

    • “身文”常用于形容有德行、有修養的人,其言行舉止自然流露出一種合乎禮儀的莊重與文雅。
    • 它常與内在的“德行”、“心性”等概念相對或相提并論,強調内外兼修的重要性。例如,古人言“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而“身文”可視為“立德”在行為層面的具體展現。
    • 有時也用于指代合乎禮儀的服飾、儀仗等外在形式,但其核心仍在于這些形式所承載和體現的個人修養與社會規範。

“身文”意指以自身合乎禮樂規範的行為舉止、儀态風範作為内在道德與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和教化典範。它強調個人修身需内外兼修,外在的“文”(儀态行為)是内在的“質”(德行修養)的自然流露和必要體現,是儒家禮樂文化中關于個人修養與社會教化的重要概念。

權威參考來源:

請注意: 由于當前無法實時驗證并鍊接至具體線上詞典詞條頁面(如《漢語大詞典》網絡版),以上來源僅列出權威工具書名稱。建議在實際使用時,通過官方或可信的線上詞典平台(如“漢典”、“國學大師”等,需自行驗證鍊接有效性)或查閱實體書籍獲取最準确的詞條解釋和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身文”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

一、基本含義

  1. 品德與學問的結合
    根據,“身”指人的品德與行為,“文”指學問與知識,該詞強調一個人兼具高尚品德和豐富學識的綜合素養。例如:“修身齊家需身文兼備,方能為世表率。”

  2. 禮儀與言語修養
    古典文獻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提到“言,身之文也”(、4、6),此處“身文”指人際交往中的禮儀規範和言語修養,如“君子重身文,故言談舉止皆合禮法”。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辨析與來源

若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暴疾薜帶冰麝筆研舊不避湯火參镂襜衣春度翠氣錯枉錯緒打醋炭噉飯吊鈎驐雞方光烏紛擾負魂浮力國輔鹘鶟膠鞋驚亂敬事進牋積幼麇裹暌乖睽索勞勉樂而不淫漏電陋俚馬程妙翰陌刀紐約[市]奇幻輕身殉義親媚氣盛殺雞為黍杓倈蛇灰蚓線沈鱗士息庶姜湯勺甜食退歸兔三窟圖騰崇拜望眼将穿問甯烏白馬角污糟相近洩洪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