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的意思、陌刀的詳細解釋
陌刀的解釋
長刀。《舊唐書·文宗紀下》:“先是,宰相 武元衡 被害, 憲宗 出内庫弓箭、陌刀賜左右街使,俟宰相入朝,以為翼從,及 福建門 退。”《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六載》:“ 仙芝 以郎将 高陵 李嗣業 為陌刀将。” 胡三省 注引《唐六典》:“武庫令掌兵器,辨其名數,以備國用。刀之制有四:曰儀刀、曰障刀、曰橫刀、曰陌刀……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劍。” 清 傅山 《哭大兄》詩:“陌刀不浣男兒血,卻裹荷衣葬 北邙 。”
詞語分解
- 陌的解釋 陌 ò 田間東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間小路:阡陌。陌上。陌頭(路邊)。陌路(a.田間道路;b.指路上相見而不認識的人,如“視同陌陌”)。 生疏,不熟悉:陌生。 市中街道:街陌。 筆畫數:; 部首:阝;
- 刀的解釋 刀 ā 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 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古代的一種錢币,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币。 姓。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陌刀是中國唐代步兵使用的一種長柄刀,其名稱和用途在曆史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名稱釋義
“陌刀”一詞最早見于《唐六典》,被定義為“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關于“陌”的含義有兩種主流說法:
- 地理說:指野外作戰場景,因陌刀常用于開闊地對抗騎兵;
- 音義說:可能源自漢代“拍髀”長刀的發音演變(如顔師古注《漢書》提及“拍音貊”)。
二、曆史沿革
- 起源:可追溯至漢代斬馬劍,南北朝時期為對抗騎兵逐漸發展成型。
- 鼎盛:唐高宗至玄宗時期大規模推廣,安西都護府高仙芝、李嗣業等名将曾率陌刀隊屢建戰功,如香積寺之戰中“人馬俱碎”的記載。
- 沒落:五代後因鍛造工藝失傳、戰略重心轉移,北宋時逐漸被棄用。
三、形制特點
- 尺寸:長約3米(一丈),重約10公斤(二十斤),刀柄占全長三分之二。
- 結構:雙面開刃,刀身狹長兼具劈砍與突刺功能,部分形制參考北宋《武經總要》棹刀推測。
- 工藝:采用複合鍛造技術,需消耗大量優質鋼材,造價高昂。
四、戰術價值
- 反騎兵利器:被稱作“古代反坦克武器”,步兵列陣如牆推進,專斬馬腿。
- 心理威懾:刀身常鑄“天狼”“彎月”紋飾,兼具藝術性與威懾力。
- 戰例成就:在平定安史之亂、對抗突厥等戰役中發揮關鍵作用,李嗣業陌刀隊曾單日斬首六萬。
注:由于陌刀實物尚未出土,具體形制仍存争議,以上結論綜合文獻與兵器演變規律得出。更多細節可參考《唐六典》《新唐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陌刀》的意思
《陌刀》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的是陌路上用來自衛的刀劍。也可用于比喻指戰場上的劍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陌刀》的部首是刀(刂),共有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陌刀》是由簡體字轉寫而來的詞語,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陌刀》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字形部分可能會有細微差别。然而,其基本含義和用法沒有太大區别。
例句
1. 他在陌路上帶着一把陌刀,以免遭受不測之災。
2. 劇院裡閃耀的劍光如同萬把陌刀交織一般,散發着刺骨的殺氣。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刀劍、長刀、寶刀
近義詞:匕首、短劍
反義詞:和平、友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