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頭白馬生角”的略語。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辭》之四:“思君厚德委如山,潔誠洗志期暮年,烏白馬角寧足言。”參見“ 烏頭白馬生角 ”。
“烏白馬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或難以擺脫的困境。該成語源自戰國時期燕太子丹在秦國為人質的曆史典故:秦王故意提出“烏鴉頭變白、馬頭生角”的荒謬條件,以此拒絕太子丹回國的請求。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燕丹子》卷上記載:“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南朝宋詩人鮑照在《代白紵舞歌》中化用此典:“潔城洗志期暮年,烏白馬角甯足言”,進一步強化了其文學意象。
三、用法特點
四、示例應用
提示: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典故演變或相關詩詞引用,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等工具書。
烏白馬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不值得珍重的東西。根據詞義的理解,可以推測其拆分部首為馬(馬)和角(角),其中“角”作為意義較重要的部首。筆畫方面,馬有10畫,而角則有7畫。
烏白馬角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匹烏黑色的千裡馬,它的角是白色的。人們認為這個馬角無用,不值得收藏保存,因此形成了烏白馬角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不值得珍惜的東西。
在繁體字中,烏白馬角的寫法依然保持不變,沒有什麼特别的變化。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烏白馬角可以寫作烏白馬角,雖然寫法有所差異,但是意義沒有發生改變。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建議就像是烏白馬角,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與烏白馬角相關的組詞有:烏珠白璧、馬角烏白、烏煙瘴氣。
烏白馬角的近義詞有:不值一提、無足輕重。
烏白馬角的反義詞有:珍貴、有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