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arse temperament]∶血氣旺盛,精力充沛;血氣方剛,争強好勝
年輕氣盛,說話易傷人
(2) [full of power and grandeur;imposing]∶氣勢很大
氣盛言宜
(1).氣勢盛大。 晉 張協 《七命》:“氣盛怒發,星飛電駭。志淩九州,勢越四海。”《南史·檀道濟傳》:“ 道濟 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而間引飲一斛。” 唐 韓愈 《答李翊傳》:“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2).猶血氣方剛。 三國 魏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仁君年壯氣盛。” 明 方孝孺 《益齋記》:“吾時志高氣盛,謂口舌間足以成事。方以此自才,而人亦多以此奇我。”
“氣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血氣旺盛
指精力充沛、性格剛強,常用于描述年輕人争強好勝的狀态。例如:“年輕氣盛,說話易傷人”。
氣勢盛大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威嚴、強大的氣場。如韓愈《答李翊書》中提到“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強調氣勢與表達的和諧。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中醫理論解析,可參考古籍原文或專業醫學資料。
氣盛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下面将分别介紹該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氣盛指氣勢或氣量盛大、旺盛的意思。形容人的氣概宏偉,精力旺盛,也可以形容物體的氣息強大。
氣盛的拆分部首為氣和盛。其中氣的部首為氣,盛的部首為皿。氣的筆畫數為4,盛的筆畫數為11。
氣盛的來源是出自《尚書·大禹谟》:“大命前逮,丕大謀四,氣盛沛。”表示禹将大功告成後,氣勢旺盛、充盈。
氣盛的繁體字為氣盛。
古時的氣盛寫作氣盛。
1. 他的氣盛如山,令人望而生畏。
2. 國家的繁榮和昌盛離不開人民的氣盛。
氣勢磅礴、氣宇軒昂、盛氣淩人
氣勢恢宏、氣宇軒昂、氣吞山河
氣衰、氣弱、氣短
【别人正在浏覽】